字词 | 三纲五常 |
释义 | sāngāngwǔcháng 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的意思词语解释三纲五常sān gāng wǔ cháng
引证解释
国语辞典三纲五常sān gāng wǔ cháng
三纲五常的字义分解
【三纲五常】的常见问题
sāngāngwǔcháng 三纲五常
拼音: sān gāng wǔ cháng 怎么读 注音: ㄙㄢ ㄍㄤ ㄨˇ ㄔㄤˊ 繁体: 三綱五常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清规戒律 三从四德 反义词: 离经叛道 大逆不道 三纲五常的意思指我国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提倡的伦理道德。三纲;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 、智、信。 出处:春秋・孔子《论语・为政》:“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 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封建的道德规范。 例子:先生九经皆通,无书不读,岂不晓三纲五常之理?(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二折) 正音:“常”,读作“cháng”,不能读作“cáng”。 辨形:“纲”,不能写作“刚”。 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碰壁后,在冉求的帮助下回到了鲁国,他与季康子是不相为谋。于是专心著述,编辑整理《诗》《书》《礼》《乐》《春秋》,同时又开坛讲学,与弟子们坐而论道,正式总结出三纲五常等社会规范。 三纲五常的详细解释【释义】三纲,指君臣、父子、夫妇之道。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皆为旧时的伦理标准。后泛指一切的人伦大道。《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小生惯诵经史,教导乡里徒弟,无过是教他学习个孝弟忠信的道理,识得个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的翻译
三纲五常成语接龙“常”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三”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三纲五常字义分解三读音(sān), 一部,共3画 ①.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 如: 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②. 表示多次或多数。 如: 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查看详细解释 纲读音(gāng), 纟部,共7画 ①. 提网的总绳。 ②. 事物的关键部分。 如: 大纲。纲领。纲目。纲要(➊提纲;➋概要)。 ③. 中国从唐代起转运大批货物所行的办法。 如: 一纲(把货物分批运行,每批车辆船只的计数编号)。花石纲。生辰纲。 ④. 生物学分类的一种类别(生物学把同一门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和亲缘关系再分成若干群,每一群为“一纲”,“纲”以下再分为“目”)。 ⑤. 统治者认为维持正常秩序的必不可少的行为规范。 如: 纲纪。纲常(“三纲”、“五常”的简称,是一种封建道德)。朝(cháo )纲(统治集团内部应遵守的法纪)。 查看详细解释 五读音(wǔ), 二部,共4画 ①.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 如: 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五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五脏(指心、肝、脾、肺、肾)。 ②.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查看详细解释 常读音(cháng), 巾部,共11画 ①. 长久,固定不变。 如: 常数。常量(亦称“恒量”)。常项。常任。常年。常驻。常住。常备不懈。 ②. 副词,经常,时时(叠),不只一次。 如: 常常。常客。时常。经常。 ③. 普通的,一般的。 如: 常识。常务。常规。常情。常人。平常。反常。 ④. 姓。 查看详细解释 三纲五常成语组词三的成语纲的成语五的成语常的成语 三纲五常相似的成语三三五五三令五申三五成群三年五载三差五错三番五次五大三粗三皇五帝攒三聚五三山五岳三牲五鼎纲常扫地三申五令隔三差五五短三粗三坟五典三回五次挨三顶五三言五语五典三坟三汤五割五申三令三贞五烈连三跨五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