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㙙 | ||||||||||||||||||||||||||||||||||||||||||||||||||||||||||||||||||||||||||||||||||||||||||||||||||||||||||||||||||
释义 |
㙙㈠lǒng ㄌㄨㄥˇ 卷十一水部共13画 说文解字 卷十一 水部 13画 U+3659 㙙 亡江切 㴳 、 㴳
㙙㈡lǒng ㄌㄨㄥˇ 卷十三土部共13画 说文解字 卷十三 土部 13画 U+3659 㙙 力歱切 㴳 、 㴳 㙙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十一上反切亡江切頁碼第375頁,第19字續丁孫 㙙異體㴳、㴳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二十一反切免江反頁碼第918頁,第6行,第1字述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十一上反切亡江切古音第-部頁碼第2256頁,第2字許惟賢第982頁,第2字
段注謂涂墍也。《通俗文》曰:泥塗謂之㴳澒。 从水。从土。尨聲。讀若隴。 段注按隴字葢誤。尨聲不得讀如隴也。㙙又見《土部》。《玉篇》亦在《土部》。引《說文》木貢切。玄應㴳澒。上莫董切。下胡動切。大徐亡江切。㙙之言蒙。不得讀若隴。葢《水部》本無此字。淺人增之。妄增此讀若也。 㙙字的相关索引
㙙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力歱切頁碼第453頁,第34字續丁孫 㙙異體㴳、㴳
鉉注臣鉉等案:水部已有,此重出。 附注段玉裁注:「泥塗必兼水土為之,故字兼从水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二十六反切亡弄反頁碼第1066頁,第4行,第1字述
鍇注臣次立按:徐鉉云《水部》已有此,重出。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力歱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2743頁,第1字許惟賢第1192頁,第2字
段注涂塗,泥埿皆古今字。《水部》涂字下遺涂泥一解。則《木部》曰杇所以涂也,《此部》六言涂,《金部》曰錯金涂也,皆不得其轉注矣。詩。雨雪載涂。《毛傳》曰:涂,凍釋也。《小正》凍塗傳曰:凍下而澤上多也。《詩・角弓》傳曰:塗者,泥也。《通俗文》曰:泥塗謂之㴳澒。泥塗必兼水土爲之。故字兼从水土。淺人又入之《水部》。非也。 从土。浝聲。 段注當作从土水,尨聲。力歱切。按此音非也。《玉篇》曰:《說文》木貢切。九部。 㙙字的相关索引
㙙lǒng ㄌㄨㄥˇ 正文・丑集中土部共13画 康熙字典 正文 ・丑集中 土部 13画 U+3659 㙙 㙙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丑集中 部首:土部 武英殿刻本: 第547頁,第13字 同文書局本: 第234頁,第29字 標點整理本: 第167頁,第9字 音《廣韻》:力踵切;《集韻》:魯勇切,𡘋音隴。 音又,《集韻》:蒙弄切,音溕。又,良用切,音櫳──義𡘋同。 注解〔㙙〕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中,康熙部首是土部。 〔㙙〕字拼音是lǒ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浝、土。 〔㙙〕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lǒng] ⑴ 泥涂。《説文•土部》:“㙙,涂也。”段玉裁注:“泥塗必兼水土為之,故字兼从水土。”《廣雅•釋宫》:“㙙,塗也。”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八引《通俗文》:“泥塗謂之㙙澒。”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㙙lǒng ㄌㄨㄥˇ 土部共13画上下结构U+3659CJK 扩展A 汉语字典 土部 13画 10画 上下结构 IDNF EHG VGB 33104 无 U+3659 4411353334121 㴳 、 𡔆 㙙字概述〔㙙〕字拼音是lǒng,部首是土,总笔画是13画。 〔㙙〕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浝、土”。 〔㙙〕字仓颉码是EHG,五笔是IDNF,四角号码是33104,郑码是VGB。 〔㙙〕字的UNICODE是U+3659,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A,10进制: 13913,UTF-32:00003659,UTF-8:E3 99 99。 〔㙙〕字异体字是㴳、𡔆。 㙙的意思㙙lǒngㄌㄨㄥˇ基本解释◎泥涂。《説文•土部》:“㙙,涂也。”段玉裁注:“泥塗必兼水土為之,故字兼从水土。”《廣雅•釋宫》:“㙙,塗也。”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八引《通俗文》:“泥塗謂之㙙澒。” 㙙字的翻译
㙙的字源字形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