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范文大全 符号大全
谓避君王之讳。与“私讳”相对。
引《礼记·曲礼上》:“君所无私讳,大夫之所有公讳。”郑玄 注:“辟君讳也。”《礼记·玉藻》:“於大夫所,有公讳,无私讳。凡祭不讳,庙中不讳,教学临文不讳。”郑玄 注:“公讳,若言语所辟先君之名。”
皇帝的名讳。也作「国讳」。
引《礼记·曲礼上》:「君所无私讳,大夫之所有公讳。」
公讳,读作gōng huì,汉语词语,意为谓避君王之讳。
公 [ gōng ]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 如 公正。公心。大公无私。 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 如 公理。公式。公海。公制。 3. 国家,社会,大众。 如 公共。公安(社会整体的治安)。公众。公民。公论(公众的评论)。 4. 让大家知道。 如 公开。公报。公然。 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 如 三公(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公子。公主。 6. 敬辞,尊称男子。 如 海公。包公。诸公(各位)。 7. 雄性的。 如 公母。公畜。 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 如 公公。外公(外祖父)。 9. 姓。 [更多解释]
讳 [ huì ] 1. 避忌,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说。 如 讳言。讳匿。讳饰。忌讳。隐讳。直言不讳。讳疾忌医。 2. 古时称死去的皇帝或尊长的名字。 如 名讳。 [更多解释]
公讳的拼音是:gōng huì点击 图标播放公讳的发音。
公讳的意思是:皇帝的名讳。也作「国讳」。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