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入木三分 | |||||||||
释义 | rùmùsānfēn 入木三分
入木三分的意思词语解释入木三分rù mù sān fēn
翻译
引证解释
国语辞典入木三分rù mù sān fēn
入木三分的字义分解
【入木三分】的常见问题
rùmùsānfēn 入木三分
拼音: rù mù sān fēn 怎么读 注音: ㄖㄨˋ ㄇㄨˋ ㄙㄢ ㄈㄣ 感情 褒义成语 近义词: 力透纸背 鞭辟入里 铁画银钩 反义词: 不著边际 略见一斑 入木三分的意思本指书法笔力苍劲有力。后比喻见解透彻;议论深刻。 出处: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含褒义。 例子:我们读这首诗,尤其有一种入木三分、痛快淋漓的感受。(秦牧《手莫伸》) 正音:“三”,读作“sān”,不能读作“shān”。 辨形:“入”,不能写作“人”。 歇后语: 1. 锤子敲钉子 —— 入木三分 谜语: 八十八 (谜底:入木三分) 故事: 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7岁时开始练习书法,他练字十分刻苦,经常在水池边练字,池水都染黑了。33岁时写《兰亭集序》,37岁写《黄庭经》,后来因更换写字的木板,工匠发现王羲之笔力强劲,字迹已透入木板三分深。 入木三分的详细解释【释义】指墨迹深透木板三分,形容笔力遒劲。#语出南朝宋・羊欣《笔阵图》。后用“入木三分”比喻评论深刻中肯或描写生动逼真。 【典源】#南朝宋・羊欣《笔阵图》(据唐・张怀瓘《书断・卷二・王羲之》引)[1][2]帝时,祭北郊,[3][4]。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三十三,书〈兰亭序〉;三十七,书〈黄庭经〉。书讫,空中有语:“卿书感我,而况人乎!吾是天台丈人。”自言真胜钟繇,羲之书多不一体。 注解[1]典故或见于唐・李冗《独异志》卷上。 [2]晋:朝代名,公元265∼420。司马炎篡魏,吞并吴、蜀而有天下,国号晋,是为晋武帝。传至愍帝,为前赵所灭,史称西晋(公元265—316)。后司马睿即位于建康,是为晋元帝,史称东晋(公元317—420)。传至恭帝,为刘裕所篡。此处所指应为东晋。 [3]更:改。 [4]祝版:古代祭祀所使用,写有祭文的木版。 参考唐・李冗《独异志》卷上 王献之常为写〈祭晋元帝庙祝文〉版,墨入木,深八分。 【典故】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会稽人,曾经担任右军将军,因此又称为“王右军”。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擅长行、草和楷书。一般而言,秀丽的字体会显得柔弱无力,而苍劲挺拔的字,又常会显得厚重刚硬,然而王羲之所写的字,却是风格超凡,刚柔并济,苍劲豪迈中不失秀丽细致。经过勤学苦练,笔力更是强健有力,无人能比。据说,有一次皇帝在北郊举行祭祀的仪式,必须更换原本已写有祝祭文的木版,工人们在削去王羲之写过的木版时,发现他的笔迹竟然透入木版有三分之深!由此可见王羲之雄厚强劲的笔力。此事见于南朝宋・羊欣《笔阵图》。王羲之在三十三岁时写的〈兰亭集序〉,以及三十七岁时写的〈黄庭经〉,一向被誉为书法艺术中最好的小楷范本,后人尊称他为“书圣”。而羊欣用来形容王羲之笔力的“入木三分”,后来演变为成语,用来比喻评论深刻中肯或描写生动逼真。 【书证】
【用法】㈠ 语义形容笔力遒劲。 类别用在“笔力强劲”的表述上。 例句①看他挥毫力透纸背,真可谓入木三分。 ②这幅书法作品笔力入木三分,十分精采。 ③练书法没下几年苦功,笔力那能入木三分? ④名家出手确是不同,一个“义”字写得是笔力浑厚,入木三分。 ㈡ 语义比喻评论深刻中肯或描写生动逼真。褒义。 类别用在“评论深入”、“描绘深刻”的表述上。 例句①这篇社论对问题的分析真是入木三分。 ②你的评语虽只寥寥数语,却是入木三分。 ③你看这件雕塑作品,入木三分,力道十足。 ④这角色演得太好了,让人有入木三分的感觉。 ⑤这幅画像对模特儿神情的掌握可说是入木三分。 ⑥她把剧中苦媳妇的角色演得入木三分,难怪得奖。 ⑦《水浒传》对梁山泊好汉个性的刻划,真是入木三分。 ⑧这尊钟魁像雕得入木三分,怒眼赤髯,看了令人不寒而栗! ⑨这部小说最精采处就是作者将主角的狠毒个性写得入木三分。 【辨识】同义“入木三分”及“鞭辟入里”都有深刻透澈的意思。 异义“入木三分”除用于见解议论外,亦使用于人物性格的刻划;“鞭辟入里”则是专用于议论。 例句
入木三分的翻译
入木三分成语接龙“分”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入木三分字义分解入读音(rù), 入部,共2画 ①. 进,由外到内。 如: 进入。入梦。 ②. 适合,恰好合适。 如: 入选。入耳。 查看详细解释 木读音(mù), 木部,共4画 ①. 树类植物的通称。 如: 树木。乔木。灌木。木石(树木和石头,喻没有知觉和情感的东西)。缘木求鱼。 ②. 木料、木制品。 如: 木材。木器。木刻。木匠。木已成舟。 ③. 棺材。 如: 棺木。 ④. 质朴。 如: 木讷(朴实迟钝)。 ⑤. 呆笨。 如: 木鸡。 ⑥. 感觉不灵敏,失去知觉。 如: 麻木。 ⑦.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⑧. 姓。 查看详细解释 三读音(sān), 一部,共3画 ①.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 如: 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②. 表示多次或多数。 如: 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查看详细解释 分读音(fēn,fèn), 刀部,共4画 ㈠ 分 [ fēn ]①. 区划开。 如: 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 ②. 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 如: 分发。分忧。分心劳神。 ③. 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 如: 分会。分行(háng )。 ④. 散,离。 如: 分裂。分离。分别。分崩离析。分门别类。 ⑤. 辨别。 如: 区分。分析。 ⑥. 区划而成的部分。 如: 二分之一。 ⑦. 一半。 如: 人生百年,昼夜各分。春分。秋分。 ㈡ 分 [ fèn ]①. 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 如: 分所当然。身分。分内。恰如其分。安分守己。 ②. 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 如: 成分。天分(天资)。情分(情谊)。 ③. 料想。 如: “自分已死久矣”。 ④. 同“份”,属于一定的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 如: 知识分子。 查看详细解释 入木三分成语组词入的成语木的成语三的成语分的成语 入木三分相似的成语入石三分倚酒三分醉逢人只说三分话三分鼎足鼎足三分三分鼎立三分天下一打三分低三分似人,七分似鬼逢人且说三分话三分像人,七分像鬼三分钟热度三分像人,七分似鬼三分天下有其二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鼎分三足分三别两三权分立三田分荆三日入厨下乔木入幽谷三过家门而不入三过其门而不入三三两两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