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飾 | ||||||||||||||||||||||||||||||||||||||||||||||||||||||||||||
释义 | 飾shì ㄕˋ 卷七巾部共13画 说文解字 卷七 巾部 13画 U+98FE 飾 賞隻切 饰 拭 飾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七下反切賞隻切頁碼第253頁,第31字續丁孫 飾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十四反切申力反頁碼第650頁,第5行,第1字述
鍇注臣鍇曰:「《爾雅》:㕞即飾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七下反切賞隻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1437頁,第4字許惟賢第629頁,第6字
段注《又部》曰:㕞,飾也。二篆爲轉注。飾拭古今字。許有飾無拭。凡說解中拭字皆淺人改飾爲之。而彡下云:毛飾畫文也。聿下云:聿飾也。皆卽拭字。淺人不解而不之改。若㕞下云:飾也。則《五經文字》所據尙不誤。《周禮・司尊彝》注云:涗酌者,挩飾勺而酌也。《釋文》作飾。今本作拭。實無二義。凡物去其塵垢卽所以增其光采。故㕞者飾之本義。而凡踵事增華皆謂之飾。則其引伸之義也。若席下云純飾,𤪌下云弁飾,縟下云緐采飾是也。凡許書之義例。依此求之。無不可得者。《聘禮》拭圭字今作拭。葢古經必作飾。鄭云:拭,淸也。此必經文作飾而以淸訓之。倘經本作拭又何用此注乎。《釋詁》云:拭,淸也。《爾雅》少古字。故往往與《經典》不合。古本當不作拭耳。《管子・輕重》曰:桓公使八使者式璧而聘之。式者飾之叚借。 从巾。从人。 段注拭物者巾也。用巾者人也。 从𩚁聲。讀若式。 段注賞隻切。按《廣韵》賞職切。與《唐韵》異。一部。飾篆各本皆在幠後幃前。此不知許因上文四篆言飾故𦂳承以飾篆。而誤移其次也。 一曰襐飾。 段注此別一義。《衣部》襐下曰:襐,飾也。《急就篇》曰:襐飾刻畫無等雙。漢平帝后傳曰:令孫建世子襐飾。將醫往問疾。顔注。襐飾,盛飾也。一曰首飾。在兩耳後。刻鏤而爲之。《廣韵》曰:襐,未筓冠者之首飾也。《玉篇》曰:首飾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章太炎 (近代)錢一㕞也。飾之本義即俗之拭字。引申為襐飾(即裝飾)。 白话解释饰,用布巾刷拭。字形采用“巾、人”作边旁,采用“食”作声旁。读音像读“式”。另一种说法认为,“饰”是首饰的意思。 字形解说此字始見於篆文。字從巾從人,從食聲。《說文》收入巾部:「飾,㕞也。」段注:「又部曰:『㕞,飾也。』二篆為轉注。飾、拭古今字。許有飾無拭。凡物去其塵垢,即所以增其光采,故㕞者,飾之本義。而凡踵事增華,皆謂之飾。則其引伸之義也。拭物者巾也,用巾者人也。」隸楷字形均承篆文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隸書偶有混作飭。 飾字的相关索引
飾shì ㄕˋ 正文・戌集下食部共14画 康熙字典 正文 ・戌集下 食部 14画 U+98FE 飾 饰 飾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戌集下 部首:食部 武英殿刻本: 第3396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1418頁,第42字 標點整理本: 第1413頁,第33字 音《廣韻》:賞職切;《集韻》、《韻會》:設職切,𡘋音識。 例又,《禮・樂記》:聲者,樂之象也;文采節奏,聲之飾也,故君子動其本,樂其象,然後治其飾。〔註〕以聲而被之器也。 例又,《詩・鄭風》:羔裘豹飾。〔註〕飾,緣袖也。禮!君用純物,臣下之,故裘以豹皮爲飾也。 例又,《周禮・地官・封人》:飾其牛牲。〔註〕剝治潔淸之也。一曰豫飾也。 例又,《禮・曲禮》:飾羔鴈者以績。〔註〕飾,覆也──畫布爲雲氣,覆之以相見也。 例又,《禮・月令》:天子乃厲飾。〔註〕厲飾,謂戎服,尚威武也。 例又,《史記・公孫弘傳》:凡吏事,緣飾以儒術。 例又,《周禮・夏官・掌固》:設其飾器。〔註〕兵甲之屬。 例又,《正字通》:滿飾,國名。 音《說文》:㕞也。从人、从巾,食聲,讀若式──一曰橡飾㊟。 卷目:考證・戌集下 部首:食部 愛日堂藏本: 第838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79頁,第13字 《周禮・地官・封人》飾其牛牲。〔註〕剝治潔淸之也。 謹照原文剝治改刷治。 《曲禮》飾羔鴈者以績。〔註〕飾,復也。 謹照原文以績改以繢。註改疏。 《史記・公孫弘傳》凡吏事,緣飾以儒術。 謹照原文凡吏事改習吏事。 《前漢・章帝紀》詔曰,俗吏矯飾外貌,似是而非。 謹按章帝紀係後漢書,前漢改後漢。 注解〔飾〕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下,康熙部首是食部。 〔飾〕字拼音是sh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飠、。 〔飾〕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hì] ⑴ 见“饰”。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飾shì ㄕˋ 飠部共13画左右结构U+98FE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饰 飠部 13画 5画 左右结构 WYVH 86 、 WVTH 98 OIOLB OXML 88727 无 U+98FE 3445115431252 撇、点、点、横折、横、横、竖提、点、撇、横、竖、横折钩、竖 飭 、 餙 、 餝 、 饰 、 𩚍 、 𩜓 飾字概述〔飾〕字拼音是shì,部首是飠,总笔画是13画。 〔飾〕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飠、"𠂉"、巾”或“飠、""”。 〔飾〕字仓颉码是OIOLB,五笔是WYVH86,WVTH98,四角号码是88727,郑码是OXML。 〔飾〕字的UNICODE是U+98FE,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9166,UTF-32:000098fe,UTF-8:E9 A3 BE。 〔飾〕字异体字是飭、餙、餝、饰、𩚍、𩜓。 飾的笔顺Loading... 飾的意思飾饰shìㄕˋ基本解释◎见“饰”。 飾字的翻译
飾的国语辞典解释飾饰shìㄕˋ详细解释动 1.装扮、打扮。 《说文解字•巾部》“飾”字•清•段玉裁•注:“凡踵事增华皆谓之饰。” 修饰、装饰。 2.遮掩、伪装。 《汉书•卷五八•公孙弘传》:“夫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欲以钓名。” 掩饰、粉饰太平、文过饰非。 3.假托。参见“饰词”2.条。 4.刷洗清洁。 《周礼•地官•封人》:“凡祭祀,饰其牛牲。” 5.整治。 《谷梁传•襄公二十五年》:“古者大国过小邑,小邑必饰城而请罪,礼也。”晋•范宁•注:“饰城者,修守备。” 6.扮演。 这出戏由他饰演主角。 名 1.服装。 《左传•昭公元年》:“子晳盛饰入,布币而出。” 服饰。 2.用来装扮的物品。 首饰、衣饰、发饰。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飾的两岸词典解释飾饰shìㄕˋ详细解释1.打扮;装饰。 妆饰、涂饰、饰品。 2.装饰品,用来装饰的东西。 首饰、服饰。 3.遮掩;伪装。 掩饰、饰词、文过饰非。 4.扮演。 饰演、在影片中饰刘备。 5.修饰(语言文字)。 润饰、夸饰、藻饰。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飾的字源字形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