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頍 | ||||||||||||||||||||||||||||||||||||||||||||||||||||||||||||
释义 | 頍kuǐ ㄎㄨㄟˇ 卷九頁部共13画 说文解字 卷九 頁部 13画 U+980D 頍 丘弭切 頍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九上反切丘弭切頁碼第293頁,第8字續丁孫 頍
附注鈕樹玉校錄:「《詩・頍弁》釋文及《韻會》引『也』作『貌』。」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十七反切頎箠反頁碼第733頁,第3行,第3字述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九上反切丘弭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1671頁,第7字許惟賢第733頁,第11字
段注此頍之本義也。故其字从頁。《士冠禮》。緇布冠缺項。注。缺讀爲頍。頍圍髪際。結項中。隅爲四綴以固冠。今未冠筓者箸冠卷。頍象之所生也。滕薛名簂爲頍。如鄭說則頍所以支冠。舉頭之義之引伸也。《小雅》。有頍者弁。傳曰:頍,弁皃。弁,皮弁也。惟舉頭曰頍。故載弁亦曰頍。義之相因而引伸者也。 从𩑋。支聲。 段注丘弭切。十六部。 詩曰:有頍者弁。 段注《頍弁》篇。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章太炎 (近代)朱一《說文》只有槶,後人作簂,實即頍。 朱二槶頭。 錢一舉頭也。《說文》有槶字,後作簂(《說文》無)。因頍、簂音義近,故借頍為簂。 錢二頍【魁】。《說文》有槶字,後作簂。頍、槶音義近。 頍字的相关索引
頍kuǐ ㄎㄨㄟˇ 正文・戌集下頁部共13画 康熙字典 正文 ・戌集下 頁部 13画 U+980D 頍 頍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戌集下 部首:頁部 武英殿刻本: 第3355頁,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1400頁,第16字 標點整理本: 第1393頁,第17字 音《唐韻》:丘弭切;《集韻》、《韻會》、《正韻》:犬蘂切,𡘋音跬。 音又,《集韻》:窺絹切;《五音集韻》:犬縣切,𡘋缺去聲──義同。一曰頭小而銳。 音又,《集韻》:五委切,音硊──弁貌。 注解〔頍〕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下,康熙部首是頁部。 〔頍〕字拼音是kuǐ,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支、頁。 〔頍〕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kuǐ] ⑴ 帽顶尖尖(一说前倾)的样子:“有~者弁,实维伊何。”⑵ 古代用以束发固冠的发饰。⑶ 抬头。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頍kuǐ ㄎㄨㄟˇ 頁部共13画左右结构U+980D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頁部 13画 4画 左右结构 FCDM JEMBC EDXG 41486 无 U+980D 1254132511134 横、竖、横撇/横钩、点、横、撇、竖、横折、横、横、横、撇、点 𩒩 、 𩓗 頍字概述〔頍〕字拼音是kuǐ,部首是頁,总笔画是13画。 〔頍〕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支、頁”。 〔頍〕字仓颉码是JEMBC,五笔是FCDM,四角号码是41486,郑码是EDXG。 〔頍〕字的UNICODE是U+980D,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8925,UTF-32:0000980d,UTF-8:E9 A0 8D。 〔頍〕字异体字是𩒩、𩓗。 頍的意思頍kuǐㄎㄨㄟˇ基本解释①帽顶尖尖(一说前倾)的样子:“有~者弁,实维伊何。” ②古代用以束发固冠的发饰。 ③抬头。 頍字的翻译
頍的国语辞典解释頍kuǐㄎㄨㄟˇ详细解释动 ◎抬起头来。 《说文解字•页部》:“𫠆,举头也。” 名 ◎古代用来束发,固定头冠的发饰。 《续汉书志•第三○•舆服志下》:“古者有冠无帻,其戴也,加首有𫠆,所以安物。”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頍的两岸词典解释頍kuǐㄎㄨㄟˇ详细解释◎〈书〉古代用来束发固冠的发饰。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頍的字源字形
頍字组词頍弁 頍然 頍缨 更多…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