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韙 | ||||||||||||||||||||||||||||||||||||||||||||||||||||||||||||
释义 | 韙wěi ㄨㄟˇ 卷二是部共18画 说文解字 卷二 是部 18画 U+97D9 韙 于鬼切 韪 䪘 、 愇 韙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二下反切于鬼切頁碼第51頁,第7字續丁孫 韙異體䪘
愇
附注段玉裁注:「《玉篇》云:『愇,怨恨也。』《廣韻》引《字書》:『愇,恨也。』皆不云同韙。」王筠釋例:「《是部》韙之籀文愇,《玉篇》在《心部》,注曰:『怨恨也。』《廣雅》:『怨、愇、很,恨也。』皆不以為韙之籀文,第音不異耳。《集韻・七尾》韙下繼收愇字,兩字各義,然則宋時《說文》尚無此重文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四反切于虺反頁碼第150頁,第4行,第2字述
反切………頁碼第150頁,第4行,第3字述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二下反切于鬼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76頁,第2字許惟賢第123頁,第7字
段注古文《尙書》曰:時五者來僃。今文《尙書》作五是來僃。李賢於李雲荀爽傳皆引《史記》五是來僃可證。凡《史記》多用今文《尙書》也。荀爽《對策》曰:五韙咸僃。韙與是義同。六書之轉注也。李雲《上書》曰:五氏來僃。氏與是音同在十六部。六書之叚借也。 从是。韋聲。 段注于鬼切。十五部。 《春秋傳》曰:犯五不韙。 段注《左傳》隱十一年文。
段注《玉篇》云:愇,怨恨也。《廣韵》引《字書》。愇,恨也。皆不云同韙。 白话解释韪,是,正确。字形采用“是”作边旁,“韦”作声旁。《春秋传》说:“……(某人)犯下五大过错。” 韙字的相关索引
韙wěi ㄨㄟˇ 正文・戌集中韋部共18画 康熙字典 正文 ・戌集中 韋部 18画 U+97D9 韙 韪 韙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戌集中 部首:韋部 武英殿刻本: 第3335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394頁,第34字 標點整理本: 第1387頁,第29字 音《唐韻》:于鬼切;《集韻》、《韻會》:羽鬼切,𡘋音偉。 例《集韻》:通作愇。 注解〔韙〕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韋部。 〔韙〕字拼音是wěi,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是、韋。 〔韙〕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wěi] ⑴ 见“韪”。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韙wěi ㄨㄟˇ 韋部共18画半包围结构U+97D9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韪 韋部 18画 9画 半包围结构 JGHH 86 、 JGHG 98 AODMQ KAJM 64805 无 U+97D9 251112134521251152 竖、横折、横、横、横、竖、横、撇、捺、横折、竖、横、竖、横折、横、横、撇折、竖 䪘 、 愇 、 韪 韙字概述〔韙〕字拼音是wěi,部首是韋,总笔画是18画。 〔韙〕字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是、韋”。 〔韙〕字仓颉码是AODMQ,五笔是JGHH86,JGHG98,四角号码是64805,郑码是KAJM。 〔韙〕字的UNICODE是U+97D9,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8873,UTF-32:000097d9,UTF-8:E9 9F 99。 〔韙〕字异体字是䪘、愇、韪。 韙的笔顺Loading... 韙的意思韙韪wěiㄨㄟˇ基本解释◎见“韪”。 韙字的翻译
韙的国语辞典解释韙韪wěiㄨㄟˇ详细解释名 ◎对、是。 《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汉书•卷一○○•叙传下》:“亡德不报,爰存二代,宰相外戚,昭韪见戒。”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韙的两岸词典解释韙韪wěiㄨㄟˇ详细解释◎是;对(常与“不”连用)。 冒天下之大不韪。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韙的字源字形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