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范文大全  符号大全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迫不及待
释义
pòbùjídài

迫不及待

拼音
pò bù jí dài
注音
ㄆㄛˋ ㄅㄨˋ ㄐㄧˊ ㄉㄞˋ
词性
动词 成语
近义词
迫在眉睫 刻不容缓 十万火急 心如火焚 按捺不住 心急如焚 千钧一发 心急火燎 火烧眉毛 急于求成 急不可耐 急如星火 燃眉之急 当务之急 急不可待 如饥似渴 千均一发 心里如焚
反义词
从容不迫 待时而动 不慌不忙 慢条斯理 待机而动

迫不及待的意思

词语解释

迫不及待pò bù jí dài

  1. 紧迫得不容等待。

    迫不及待想利用这个机会。

    jumped at;

  2. 急切地或不能自制地要采取行动的;忍耐不住地渴望的。

    俨然像个迫不及待的改革家。

    itchy;

  3. 未经慎重考虑急忙而猛烈的一时冲动或急躁情绪。

    迫不及待的西班牙人贪婪地猛喝。

    impetuous;

翻译

  • 英语 impatient (idiom)​; in a hurry, itching to get on with it
  • 德语 äußerst eilig, in höchster Eile, voller Ungeduld (Adj)​
  • 法语 brûler de faire qch, en toute hâte, précipitamment

引证解释

  1. 急迫得不容等待。

    《镜花缘》第六回:“下界帝王虽有御詔……该仙子何以迫不及待,并不奏闻请旨,任听部下逞艷於非时之候?”
    清•魏源 《圣武记》卷九:“﹝ 勒保 ﹞屡奏均言不必增兵,而附奏又请拨餉五百万,若迫不及待,自相矛盾,意图浮冒。”
    郭小川 《春歌》之三:“为了表示迫不及待的祝贺,我还是作了第三支《春歌》。”
    亦作“迫不可待”。 《绿野仙踪》第二九回:“迫不可待者,即令官吏带银子,按户稽查,量其家大小人口若干,先与银若干,使其度命。”

国语辞典

迫不及待pò bù jí dài

  1. 比喻情况急迫,不能再等了。

    《文明小史·第一〇回》:「无奈绅士们置之不理,所以他迫不及待,就把地保按名锁拿到衙。」

    迫在眉睫 刻不容缓

    待时而动 从容不迫

迫不及待的字义分解

  • 拼音 pò,pǎi 部首总笔画 8

    迫 [ pò ] 1. 用强力压制,硬逼。 逼迫。迫害。压迫。强迫。胁迫。迫降(jiàng )。迫降(xiáng )。迫不得已。 2. 接近。 迫近。迫冬。 3. 急促。 急迫。迫切。迫不及待。 4. 狭窄。 地势局迫。 迫 [ pǎi ] 1. 〔~击炮〕一种火炮。 [更多解释]

  • 拼音 bù,fǒu 部首总笔画 4

    不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 他现在身体好不? 不 [ fǒu ] 1.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总笔画 3

    及 [ jí ] 1. 从后头跟上。 来得及。赶不及。 2. 达到。 及格。及第(古代科举考试中选,特指考取进士)。普及。过犹不及。 3. 趁着,乘。 及时。及早。及锋而试。 4. 连词,和,跟。 阳光、空气及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以及。 [更多解释]

  • 拼音 dài,dāi 部首总笔画 9

    待 [ dài ] 1. 等,等候。 待到。待旦。拭目以待。 2. 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 对待。招待。待遇。待人接物。 3. 将,要(古典戏曲小说和现代某些方言的用法)。 正待出门,有人来了。 待 [ dāi ] 1. 停留,逗留,迟延。 你待一会儿再走。 [更多解释]

【迫不及待】的常见问题

  1. 迫不及待的拼音是什么?迫不及待怎么读?

    迫不及待的拼音是:pò bù jí dài
    点击 图标播放迫不及待的发音

  2. 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

    迫不及待的意思是:比喻情况急迫,不能再等了。

  3. 迫不及待的近义词是什么?

    答:迫不及待的近义词是: 迫在眉睫、 刻不容缓、 十万火急、 心如火焚、 按捺不住、 心急如焚、 千钧一发、 心急火燎、 火烧眉毛、 急于求成、 急不可耐、 急如星火、 燃眉之急、 当务之急、 急不可待、 如饥似渴、 千均一发、 心里如焚 。

  4. 迫不及待的反义词是什么?

    迫不及待的反义词是: 从容不迫、 待时而动、 不慌不忙、 慢条斯理、 待机而动 。

dài

迫不及待

  • 组合 ABCD式
  • 结构 偏正式
  • 感情 中性
  • 年代 近代
  • 热度 常用

拼音 pò bù jí dài 怎么读

注音 ㄆㄛˋ ㄅㄨˋ ㄐㄧˊ ㄉㄞˋ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刻不容缓 迫在眉睫 急不可待 急如星火 燃眉之急

反义词 待时而动 从容不迫 待机而动

迫不及待的意思

迫:急迫;待:等待。
急迫得不再等待。形容心情非常着急。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且系酒后游戏,该仙子何以迫不及待,不奏闻请旨。”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形容心情急迫。

例子迫不及待地推开门,走进屋去。

正音“迫”,读作“pò”,不能读作“pài”。

辨形“及”,不能写作“急”;“待”,不能写作“侍”。

辨析迫不及待”和“急不可待”都形容心情十分急切。但“急不可待”强调“急得难以忍受”;“迫不及待”强调“急得不能等下去”。

歇后语 屎胀了挖茅厕 —— 迫不及待

谜语 天时人事日相催 (谜底:迫不及待)

迫不及待的详细解释

【释义】

情况急迫,不能再等。※语或出明・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四・唐德宗》。后亦用“迫不及待”形容心情急切,不愿等待。

【典源】

※明・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四・唐德宗》

德宗不许李惟岳之嗣位而乱起。延及数年,身几危,国几亡,天下鼎沸,是岂可谓德宗之宜听其嗣?使假我之爵位,据我之土地甲兵,以抗我哉?而不许之,则又兵连祸结而不解。论者至此,而议已穷,谓不先其本,而急图其末是已。[1]处此迫不及待之势,[2]徒追咎于既往,而无以应仓卒,是亦尘羹土饭之言耳。

注解

[1]顾:反观、回头看。

[2]许不许两言而判:允诺或不允诺,只是两句话的不同罢了。

【典故】

迫不及待”是指情况相当紧急,不能再等待,可能出自明代文人王夫之的《读通鉴论》。《读通鉴论》是王夫之读了《资治通鉴》这本书所写的心得,其中第二十四卷里是抒发对唐德宗这段历史的感想。《资治通鉴》里记载,唐朝由于在各处边境设立节度使,让他们领兵镇边,导致各节度使独揽区域里的军政大权,雄霸一方,与中央对抗,至中叶以后渐成祸患。唐德宗时,成德节度使李宝臣过世,他的儿子李惟岳想要继承父亲的职位。因德宗想削弱节度使的势力,便不答应。有大臣向他上谏说:“李惟岳现已掌握父亲的势力了,如果不正式任命他接任,必定会作乱。”德宗听了说:“这些叛贼原来根本没有本钱作乱,都是假我的名号,占我的土地,聚众为害。如果一直照著他们的意思,将来不是会更乱吗?李惟岳是一定会作乱的,任不任命都一样。”仍然坚持不允许。后来李惟岳果真集结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等起兵叛乱。虽然不久后,这场乱事就被其他节度使平定,但之后又有不少节度使叛乱,使得国家好几年兵连祸结,动荡不安。王夫之认为一般人在看这段历史时,都认为德宗这种作法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源,但他却觉得并无不妥。允许李惟岳嗣位或不允许,只是两句不同的话而已,评论者只归咎德宗之不许,却没办法提应急的好法子,也只是饭后无稽之谈罢了。王夫之在书中用“迫不及待”形容当时藩镇势力已经相当庞大,不容等待从根本去解决的情形。后来“迫不及待”可能就是出自此处,用来形容情况急迫,不能再等。用于人则是形容心情急切,不愿等待。如:《孽海花》第二七回:“战局日危,迟留一日,即多一日损失,中堂也迫不及待,已定明日请训后,即便启行。”

【书证】

  • 01.明・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四・唐德宗》:“顾处此迫不及待之势,许不许两言而判。”(源)
  • 02.《镜花缘》第六回:“该仙子何以迫不及待,并不奏闻请旨,任听部下逞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时序颠倒,骇人听闻?”
  • 03.《孽海花》第二七回:“战局日危,迟留一日,即多一日损失,中堂也迫不及待,已定明日请训后,即便启行。”
  • 04.《文明小史》第一○回:“无奈绅士们置之不理,他所以迫不及待,就把地保按名锁拿到衙,升坐大堂,每人重打几百屁股,以光自己的脸面。”
  • 05.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忽见有流寓者,纷纷迁徙,似有迫不及待之势。”

【用法】

语义形容心情急切,不愿等待。

类别用在“急躁迫切”的表述上。

例句

投票刚结束,爸爸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看选情报导。

他一看到食物就迫不及待地塞入口中,完全忘了应该先洗手。

两人分离了半年终于能够相见,他迫不及待地想一诉相思之情。

一听到父亲生病的消息,兄弟们都迫不及待地赶到医院来探视。

大概是太饿了,所以没等客人到齐,他就迫不及待地自行开动了。

十年未见,突然接到他的电话,真有种迫不及待想跟他见面的感觉。

因为今天是儿子生日,所以公司会议一结束,他就迫不及待地赶回家去了。

每到年节假期,外地民众迫不及待地赶回家中团聚,往往造成高速公路壅塞。

迫不及待的翻译

  1. too impatient to wait
  2. 大急(おおいそ)ぎで,まちきれないほど急ぐ,矢(や)も楯(たて)もたまらない,足もとに火(ひ)がついたよう
  3. urgent(qui ne souffre pas de délai)
  4. ǎuβerst eilig(voller Ungeduld)
  5. обстоятельства не терпят

迫不及待成语接龙

“待”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 待价而沽
  • 沽名钓誉
  • 誉过其实
  • 实事求是
  • 是古非今
  • 今非昔比
  • 比比皆是
  • 是是非非
  • 非驴非马
  • 马首是瞻
  • 瞻前顾后
  • 后来居上
  • 上行下效
  • 效犬马力
  • 力挽狂澜
  • 澜倒波随
  • 随心所欲
  • 欲擒故纵
  • 纵横捭阖
  • 阖门却扫
  • 扫榻以待
  • 待人接物
  • 物以类聚
  • 完整接龙

“迫”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 从容不迫
  • 无所适从
  • 聊胜于无
  • 穷极无聊
  • 层出不穷
  • 密密层层
  • 人烟稠密
  • 咄咄逼人
  • 书空咄咄
  • 大书特书
  • 贪小失大
  • 羊狠狼贪
  • 顺手牵羊
  • 风调雨顺
  • 满面春风
  • 功德圆满
  • 好大喜功
  • 投其所好
  • 臭味相投
  • 口尚乳臭
  • 良药苦口
  • 丧尽天良
  • 心惊胆丧
  • 完整接龙

迫不及待字义分解

读音(pò,pǎi), 辵部,共8画

㈠ 迫 [ pò ]

①. 用强力压制,硬逼。 如: 逼迫。迫害。压迫。强迫。胁迫。迫降(jiàng )。迫降(xiáng )。迫不得已。

②. 接近。 如: 迫近。迫冬。

③. 急促。 如: 急迫。迫切。迫不及待。

④. 狭窄。 如: 地势局迫。

㈡ 迫 [ pǎi ]

①. 〔~击炮〕一种火炮。

查看详细解释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㈠ 不 [ bù ]

①. 副词。

②.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如: 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如: 不,我不知道。

④. 用在句末表疑问。 如: 他现在身体好不?

㈡ 不 [ fǒu ]

①.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查看详细解释

读音(jí), 又部,共3画

①. 从后头跟上。 如: 来得及。赶不及。

②. 达到。 如: 及格。及第(古代科举考试中选,特指考取进士)。普及。过犹不及。

③. 趁着,乘。 如: 及时。及早。及锋而试。

④. 连词,和,跟。 如: 阳光、空气及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以及。

查看详细解释

读音(dài,dāi), 彳部,共9画

㈠ 待 [ dài ]

①. 等,等候。 如: 待到。待旦。拭目以待。

②. 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 如: 对待。招待。待遇。待人接物。

③. 将,要(古典戏曲小说和现代某些方言的用法)。 如: 正待出门,有人来了。

㈡ 待 [ dāi ]

①. 停留,逗留,迟延。 如: 你待一会儿再走。

查看详细解释

迫不及待成语组词

迫的成语不的成语及的成语待的成语

迫不及待相似的成语

急不及待迫不可待始愿不及此觥饭不及壶飧过犹不及措手不及望尘不及悔之不及鞭长不及后悔不及力所不及始料不及懊悔不及无所不及防不及防追悔不及马尘不及追驷不及不及之法诈奸不及如恐不及迅雷不及不及旋踵私仇不及公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xuexi.run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7: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