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范文大全 符号大全
亦作“荆蓁”。泛指丛生灌木,多用以形容荒芜情景。
谓没入荒野,指逝世。
比喻艰危,困难。
比喻恶人。
芥蒂;不快。
引三国 魏 曹植 《归思赋》:“城邑寂以空虚,草木秽而荆榛。”一本作“荆蓁”。 唐•李白 《古风》之一:“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金•元好问 《续小娘歌》之七:“伤心此日河平路,千里荆榛不见人。”清•吴伟业 《十月下澣宴阆石苍水斋》诗:“三江风月尊前醉,一郡荆榛笛里声。”
引明•周履靖 《锦笺记·闻讣》:“闺中何意,半道荆蓁,情隔云泥。”
引《旧唐书·宦官传·杨复恭》:“吾於荆榛中援立 寿王。”元•许谦 《冯公岭》诗:“胸中芥蒂未尽去,须信坦道多荆榛。”
引元•麻革 《过陕》诗:“豺狼满地荆榛合,目断 中条 是故丘。”明•夏完淳 《大哀赋》:“未许其冠带春秋,遂至夫荆榛天地。”清•厉鹗 《东城杂记·陈御史元倩》:“手披荆榛,身御魑魅。”周实 《民立报出版日祝赋》诗:“重重草木羞依附,莽莽荆榛待剪除。”
引明•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笑谭之顷,便起荆榛。”
荆榛,汉语词汇。
拼音:jīnɡ zhēn
释义:1、泛指丛生灌木,多用以形容荒芜情景。2.谓没入荒野,指逝世。3.比喻艰危,困难。4.比喻恶人。5.芥蒂;不快。
荆 [ jīng ] 1. 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紫色小花,枝条可编筐篮等(亦称“楚”)。 如 紫荆。荆条。荆棘。披荆斩棘。 2. 古代用荆条做的刑仗。 如 负荆请罪。 3. 中国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时楚国别称。 如 荆州。荆璞(喻美质、未经任用的卓越人才)。 4. 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 如 拙荆。山荆。荆妻。 5. 姓。 [更多解释]
榛 [ zhēn ] 1.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结球形坚果,称“榛子”,果仁可食。木材可做器物。 2. 丛杂的草木。 如 榛芜。莽榛。榛薄(草木丛生的地方,引申为指幽僻的地方)。 [更多解释]
荆榛的拼音是:jīng zhēn点击 图标播放荆榛的发音。
荆榛的意思是:①.亦作“荆蓁”。泛指丛生灌木,多用以形容荒芜情景。②.谓没入荒野,指逝世。③.比喻艰危,困难。④.比喻恶人。⑤.芥蒂;不快。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