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范文大全 符号大全
sāo ㄙㄠ
篇目 卷十三
部首 糸部
总笔画 17画
统一码 U+7E45
字头 繅
反切 穌遭切
简体 缫
异体字 繅 、 𦃨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穌遭切頁碼第431頁,第5字續丁孫
異體繅、𦃨
繹繭爲絲也。从糸巢聲。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穌遭切頁碼第1025頁,第7行,第4字述
繹繭爲絲也。從糸巢聲。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穌遭切古音第二部頁碼第2571頁,第5字許惟賢第1119頁,第5字
繹繭爲絲也。从糸。巢聲。
段注穌遭切。二部。俗作繰。乃帛如紺色之字。
卷別 正文 ・未集中
康熙部首 糸部
康熙筆画 17画
古文 𦃨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39頁,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937頁,第6字
標點整理本: 第900頁,第5字
古文: 𦃨
音《廣韻》、《集韻》、《韻會》:蘇遭切;《正韻》𡘋音騷。《說文》:繹繭出絲也。《禮・祭儀》:夫人繅三盆手。
音又,《廣韻》、《集韻》𡘋子皓切,音早──義同。
例又,《五經文字》:繅,《禮》經或以爲薻藉之薻。《周禮・春官・典瑞》:王晉大圭執鎭圭,繅藉五采五就。〔註〕繅有五采文,所以薦玉。又,〈司几筵〉:加繅席畫純。〔註〕繅,讀爲藻。《儀禮・聘禮》:圭與繅,皆九寸。〔註〕雜采曰繅,古文或作藻,今文作璪。
例《集韻》:繅,或作繰、𦃐。《廣韻》:俗又作縿,非。
〔繅〕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繅〕字拼音是sā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巢。
〔繅〕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āo] ⑴ 抽繭出絲
部首 糹部
部外笔画 11画
结构 左右结构
五笔 XVJS
仓颉 VFVVD
郑码 ZZKF
四角 22994
中文电码 无
笔画 55444455525111234 撇折、撇折、点、点、点、点、撇点、撇点、撇点、竖、横折、横、横、横、竖、撇、捺
异体字 縿 、 繰 、 缫 、 𦃐 、 𦃨 、 𦅒
〔繅〕字拼音是sāo,部首是糹,总笔画是17画。
〔繅〕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糸、巢”或“糹、巢”。
〔繅〕字仓颉码是VFVVD,五笔是XVJS,四角号码是22994,郑码是ZZKF。
〔繅〕字的UNICODE是U+7E45,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2325,UTF-32:00007e45,UTF-8:E7 B9 85。
〔繅〕字异体字是縿、繰、缫、𦃐、𦃨、𦅒。
◎抽繭出絲。例如~絲。
动
◎将蚕茧煮过抽出丝来。
引证 :《说文解字•糸部》:“缫,绎茧为丝也。”南朝宋•鲍照〈梦归乡〉诗:“缫丝复鸣机,慊款论久别。”唐•李频〈送许棠归泾县作尉〉诗:“遶郭看秧插,寻街听茧缫。”
◎从浸泡过热水的蚕茧中抽出蚕丝。
例如 :缫茧、缫丝织绸。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