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絹 | ||||||||||||||||||||||||||||||||||||||||||||||||||||||||||||
释义 | 絹juàn ㄐㄩㄢˋ 卷十三糸部共13画 说文解字 卷十三 糸部 13画 U+7D79 絹 吉掾切 绢 絹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吉掾切頁碼第434頁,第18字續丁孫 絹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二十五反切吉掾切頁碼第1031頁,第3行,第2字述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吉掾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2596頁,第1字許惟賢第1130頁,第1字
段注色字今補。色譌也,而俗刪之耳。自絹至綟卄三篆皆言繒帛之色。而此色字先之。《聲類》溷縳絹爲一字。由不考其義之殊也。䅌者,麥莖也。繒色如麥莖靑色也。《射雉賦》曰:麥漸漸以擢芒。又曰:闚䦓𧆇葉。《四月》時也。繒色似之曰絹。漢人叚爲𦍆字。 从糸。肙聲。 段注吉掾切。十四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章太炎 (近代)朱一麥䅌,麥莖也,色黄,古稱黄絹,段注「青色」,非是。 朱二繒如麥䅌色,黄絹也。 錢一麥䅌,麥莖也,色黄,古專以稱黄絹。段注云「青色」,非也。 錢二或古人專指黄絹,以收麥時其莖之色必已成黄。 白话解释绢,像麦茎颜色的丝织品。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肙”作声旁。 絹字的相关索引
絹juàn ㄐㄩㄢˋ 正文・未集中糸部共13画 康熙字典 正文 ・未集中 糸部 13画 U+7D79 絹 绢 絹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10頁,第18字 同文書局本: 第924頁,第21字 標點整理本: 第886頁,第24字 音《廣韻》、《正韻》:吉掾切;《集韻》、《韻會》:規掾切,𡘋音狷。 音又,《集韻》:古泫切,音犬──罥,或作絹。 音又,《集韻》:熒絹切,音炫──射侯綱紐。 卷目:考證・未集中 部首:糸部 愛日堂藏本: 第526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63頁,第3字 《博雅》繁繐鮮支縠絹也。 謹照原文繁改䋷。繐改𦇎。 注解〔絹〕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絹〕字拼音是juà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肙。 〔絹〕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juàn] ⑴ 见“绢”。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絹juàn ㄐㄩㄢˋ 糹部共13画左右结构U+7D79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绢 糹部 13画 7画 左右结构 XKEG VFRB ZJQ 26927 无 U+7D79 5544442512511 撇折、撇折、点、点、点、点、竖、横折、横、竖、横折钩、横、横 绢 絹字概述〔絹〕字拼音是juàn,部首是糹,总笔画是13画。 〔絹〕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糸、肙”或“糹、肙”。 〔絹〕字仓颉码是VFRB,五笔是XKEG,四角号码是26927,郑码是ZJQ。 〔絹〕字的UNICODE是U+7D79,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2121,UTF-32:00007d79,UTF-8:E7 B5 B9。 〔絹〕字异体字是绢。 絹的笔顺Loading... 絹的意思絹绢juànㄐㄩㄢˋ基本解释◎见“绢”。 絹字的翻译
絹的国语辞典解释絹绢juànㄐㄩㄢˋ详细解释名 1.质薄而坚韧的生丝织品。 《玉篇•糸部》:“绢,生缯也。”唐•白居易〈秦中吟•重赋〉:“织绢未成匹,缲丝未盈斤。”宋•戴复古〈织妇叹〉:“春蚕成丝复成绢,养得夏蚕重剥茧。” 2.方形小巾。 手绢。 动 ◎悬绑、缚系。 《后汉书•卷六○•马融传》:“绢猑蹄,𫓩特肩。”唐•章怀太子•注:“绢,系也,与罥通。”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絹的两岸词典解释絹绢juànㄐㄩㄢˋ详细解释◎一种以生丝织成、薄而坚韧的丝织品。 绢花、绢巾、手绢。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絹的字源字形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