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稞 | |||||||||||||||||||||||||||||||||||||||||||||||||||||||||
释义 | 稞kē ㄎㄜ 卷七禾部共13画 说文解字 卷七 禾部 13画 U+7A1E 稞 胡瓦切 粿 稞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七上反切胡瓦切頁碼第229頁,第28字續丁孫 稞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十三反切苦儈反頁碼第587頁,第4行,第1字述
鍇注臣鍇曰:「今人言稞會,聲若裹。」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七上反切胡瓦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1300頁,第1字許惟賢第569頁,第1字
段注謂凡穀顆粒俱佳者。《廣韵》云:淨穀。 从禾。果聲。 段注胡瓦切。古音讀如顆。十七部。 一曰無皮穀。 段注謂穀中有去稃者也。此義當讀如裸。 稞字的相关索引
稞kē ㄎㄜ 正文・午集下禾部共13画 康熙字典 正文 ・午集下 禾部 13画 木 U+7A1E 稞 稞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午集下 部首:禾部 武英殿刻本: 第2046頁,第5字 同文書局本: 第855頁,第15字 標點整理本: 第816頁,第13字 音《廣韻》、《集韻》𡘋苦禾切,音科──靑州謂麥曰課。 音又,《唐韻》、《集韻》𡘋胡瓦切,音踝──穀之善者。 音又,《集韻》:魯果切,音裸──無皮穀。 注解〔稞〕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禾部。 〔稞〕字拼音是kē,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禾、果,五行属木。 〔稞〕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kē] ⑴ 〔青~〕麦子的一种,粒大,皮薄,主要产在中国西藏、青海等地,是藏族人民的主要食品糌粑的原料,又可酿酒。亦称“稞麦”、“元麦”。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稞kē ㄎㄜ 禾部共13画左右结构U+7A1ECJK 基本汉字 二级汉字通用字 汉语字典 禾部 13画 8画 左右结构 形声字 木 TJSY HDWD MFKF 26994 4459 7993 U+7A1E 3123425111234 撇、横、竖、撇、点、竖、横折、横、横、横、竖、撇、捺 粿 、 𥠁 稞字概述〔稞〕字拼音是kē,部首是禾,总笔画是13画。 〔稞〕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禾、果”,五行属木。 〔稞〕字仓颉码是HDWD,五笔是TJSY,四角号码是26994,郑码是MFKF,中文电码是4459,区位码是7993。 〔稞〕字的UNICODE是U+7A1E,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1262,UTF-32:00007a1e,UTF-8:E7 A8 9E。 〔稞〕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序号5497。 〔稞〕字异体字是粿、𥠁。 稞的笔顺Loading... 稞的意思稞kēㄎㄜ基本解释◎〔青~〕麦子的一种,粒大,皮薄,主要产在中国西藏、青海等地,是藏族人民的主要食品糌粑的原料,又可酿酒。亦称“稞麦”、“元麦”。 详细解释名词 ◎青稞 highland barley。大麦的一种,粒大,皮薄,主要产于中国西藏、新疆、青海等地,可做糌粑,又可酿酒。如:稞麦。 稞字的翻译
稞的国语辞典解释稞kēㄎㄜ详细解释◎参见“青稞”条。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稞的两岸词典解释稞kēㄎㄜ详细解释◎参见【青稞】。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稞的字源字形
稞字组词稞麦 青稞 黄稞 青稞酒 青稞麦 青稞糌粑 更多…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