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碞 | |||||||||||||||||||||||||||||||||||||||||||||||||||||||||
释义 | 碞yán ㄧㄢˊ 卷九石部共14画 说文解字 卷九 石部 14画 U+789E 碞 五銜切 碞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九下反切五銜切頁碼第312頁,第28字續丁孫 碞
鉉注臣鉉等曰:从品,與嵒同意。 附注段玉裁注:「品象石𥕌礹,品亦聲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十八反切五監反頁碼第777頁,第5行,第2字述
鍇注臣鍇按:《尚書》傳:嶜嵒不齊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九下反切五銜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1803頁,第7字許惟賢第788頁,第10字
段注磛碞各本作磛喦。非是。今依《集韵》、《類篇》正。磛碞猶上文之磛礹。積石高峻皃也。《周書・召誥》。畏于民碞。某氏曰:碞,僭也。葢謂碞卽僭之假借字耳。 从石品。 段注品象石之𥕌礹。品亦聲也。五銜切。七部。 《周書》曰:畏于民碞。 段注各本碞作喦。誤。今依《集韵》、《類篇》正。 讀與巖同。 碞字的相关索引
碞yán ㄧㄢˊ 正文・午集下石部共14画 康熙字典 正文 ・午集下 石部 14画 U+789E 碞 碞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午集下 部首:石部 武英殿刻本: 第1994頁,第8字 同文書局本: 第832頁,第25字 標點整理本: 第792頁,第8字 音《廣韻》:五咸切;《集韻》、《正韻》:魚咸切;《韻會》:疑咸切,𡘋音諴。 音又,《韻會》:魚音切,音吟──義同。 例《正字通》與嵒、巖同。 注解〔碞〕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石部。 〔碞〕字拼音是yá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品、石。 〔碞〕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án] ⑴ 古同“岩”,山石高峻。⑵ 僭越,超过本分。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碞yán ㄧㄢˊ 石部共14画上下结构U+789ECJK 基本汉字 三叠字 汉语字典 石部 14画 9画 上下结构 KKKD RRRR JJJG 60602 无 U+789E 25125125113251 竖、横折、横、竖、横折、横、竖、横折、横、横、撇、竖、横折、横 巖 碞字概述〔碞〕字拼音是yán,部首是石,总笔画是14画。 〔碞〕字是上下结构,三叠字 (含三叠字结构),可拆字为“品、石”。 〔碞〕字仓颉码是RRRR,五笔是KKKD,四角号码是60602,郑码是JJJG。 〔碞〕字的UNICODE是U+789E,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0878,UTF-32:0000789e,UTF-8:E7 A2 9E。 〔碞〕字异体字是巖。 碞的意思碞yánㄧㄢˊ基本解释①古同“岩”,山石高峻。 ②僭越,超过本分。 碞字的翻译
碞的国语辞典解释碞yánㄧㄢˊ详细解释形 ◎山石高峻的样子。 《说文解字•石部》:“碞,磛碞也。”清•段玉裁•注:“磛碞,……积石高峻貌也。” 名 ◎僭越失序之事。 《书经•召诰》:“用顾畏于民碞。”汉•孔安国•传:“碞,僭也。又当顾畏于下民僭差礼仪。”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碞的两岸词典解释碞yánㄧㄢˊ详细解释1.〈书〉山崖、岩石或山洞。 在碧云峰之阿有碞焉。 2.〈书〉僭越;超过本分。 王不敢后,用顾畏于民碞(《书经‧召诰》)。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碞的字源字形
碞字组词碞槎 民碞 更多…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