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不中抬举 |
释义 | bùzhòngtáijǔ 不中抬举
拼音: bù zhòng tái jǔ 怎么读 注音: ㄅㄨˋ ㄓㄨㄥˋ ㄊㄞˊ ㄐㄩˇ 繁体: 不中抬舉 近义词: 不识抬举 不中抬举的意思见“不识抬举”。 不中抬举的详细解释【释义】犹“不识抬举”。见“不识抬举”条。 【典故】此处所列为“不识抬举”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不识抬举”的“抬举”,是指别人对自己的看重和礼遇,“不识抬举”是用来指责人不接受或不自知别人的礼遇优待。见用于《西游记》第六四回。这一回中提到:唐三藏和徒弟们在西去求经的路上,经过一条布满荆棘的路,来到一座古庙前。一阵风吹起,忽然出现了一位老者,把唐三藏带到一座石屋前,向他说明来意,因为夜晚风清月霁,特请唐三藏来会友谈诗。接著又出现了三位老者,各有称号,对待唐三藏也非常礼遇,邀请他进入石屋饮茶吟诗,然后这五人就著诗兴,相和起来了。过了许久,有两个青衣女童提著一对灯笼,后引著一位仙女,仙女手上转动著一枝杏花,笑吟吟地走进门。这位仙女原来是杏仙,容貌美丽,仪态端庄,因听闻有佳客在此,也来一起吟诗。她并且对唐三藏表达爱慕之意,一旁四位老者也都愿意做媒,成就这份姻缘。但唐三藏一听,脸色丕变,大声数落他们共同设此美人计要来陷害他。四老一看唐三藏生气,都不再多说了。此时四老的赤身使者却暴跳如雷地指责唐三藏,说他不识抬举,竟然不接受大家的美意!这个杏仙长得漂亮,有才华,别说那些女工方面的事,就她先前所吟的那段诗,就足以匹配得过。极力要促成他俩。这时唐三藏已经大惊失色,但任凭他们怎么胡乱谈论著,就是坚持而不屈从。幸而稍后唐三藏的弟子们已经找寻到此,这时那四老与赤身使者,以及仙女、女童都消失不见了,唐三藏也因此得救。后来“不识抬举”被用来指责人不接受或不自知别人的礼遇优待。 【书证】
不中抬举成语接龙“举”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不”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不中抬举字义分解不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㈠ 不 [ bù ]①. 副词。 ②.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如: 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如: 不,我不知道。 ④. 用在句末表疑问。 如: 他现在身体好不? ㈡ 不 [ fǒu ]①.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查看详细解释 中读音(zhōng,zhòng), 丨部,共4画 ㈠ 中 [ zhōng ]①.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 如: 中心。当(dàng)中。中原。中华。 ②.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 如: 暗中。房中。中饱。 ③.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 如: 中辍(中途停止进行)。中等。中流砥柱。 ④.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 如: 在研究中。 ⑤. 特指“中国”。 如: 中式。中文。 ⑥. 适于,合于。 如: 中看。 ㈡ 中 [ zhòng ]①. 恰好合上。 如: 中选。中奖。中意(会意,满意)。 ②. 受到,遭受。 如: 中毒。中计。 ③. 科举考试被录取。 如: 中举。中状元。 查看详细解释 抬读音(tái), 手部,共8画 ①. 举,提高。 如: 抬头。抬手(喻通融宽恕)。 ②. 合力共举。 如: 抬轿子。 ③. 〈方〉[抬杠]喻争辩。 ④. 〈量〉用于两人抬的东西。 如: 十抬妆奁。 查看详细解释 举读音(jǔ), 丶部,共9画 ①. 向上抬,向上托。 如: 举头。举手。举重。举棋不定。 ②. 动作行为。 如: 举止。轻而易举。 ③. 发起,兴办。 如: 举义。举办。创举。 ④. 提出。 如: 举要。举例。 ⑤. 推选,推荐。 如: 推举。荐举。 ⑥. 全。 如: 举国。举世。举家。 ⑦. 古代指科举取士。 如: 科举。举人。一举成名。 ⑧. 攻克。 如: “一战而举鄢、郢”。 查看详细解释 不中抬举成语组词不的成语中的成语抬的成语举的成语 不中抬举相似的成语不识抬举不受抬举中看不中吃女大不中留俭不中礼中看不中用举不胜举举棋不定不胜枚举美中不足不可枚举不可胜举举止不凡中立不倚知情不举中江举帆按兵不举言不由中不遑枚举留中不下留中不发留中不出道不举遗中留不报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