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痳 | |||||||||||||||||||||||||||||||||||||||||||||||||||||||||
释义 | 痳má ㄇㄚˊ lìn ㄌㄧㄣˋ 卷七疒部共13画 说文解字 卷七 疒部 13画 U+75F3 痳 力尋切 痲 痳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七下反切力尋切頁碼第247頁,第9字續丁孫 痳
附注王筠句讀作「小便病也」,並注:「依玄應引改。」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十四反切力禽反頁碼第633頁,第3行,第1字述
鍇注臣鍇曰:「小便不快,濕痺沾瀝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七下反切力尋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1400頁,第2字許惟賢第613頁,第4字
段注《釋名》曰:淋,懍也。小便難懍懍然也。按痳篆不與疝伍者,以有疝痛而不痳者也。 从𤕫。林聲。 段注力尋切。七部。 痳字的相关索引
痳má ㄇㄚˊ lìn ㄌㄧㄣˋ 正文・午集中疒部共13画 康熙字典 正文 ・午集中 疒部 13画 U+75F3 痳 痳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午集中 部首:疒部 武英殿刻本: 第1855頁,第10字 同文書局本: 第774頁,第36字 標點整理本: 第729頁,第10字 音《唐韻》:力尋切;《集韻》:犂鍼切,𡘋音林。 注解〔痳〕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疒部。 〔痳〕字是多音字,拼音是má、lìn,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疒、林。 〔痳〕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má] ⑴ 古同“麻”。㈡ [lìn] ⑴ 同“淋”。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痳má ㄇㄚˊ lìn ㄌㄧㄣˋ 疒部共13画半包围结构U+75F3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疒部 13画 8画 半包围结构 USSI KDD TFF 00194 4034 U+75F3 4134112341234 点、横、撇、点、提、横、竖、撇、点、横、竖、撇、捺 淋 、 麻 痳字概述〔痳〕字是多音字,拼音是má、lìn,部首是疒,总笔画是13画。 〔痳〕字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疒、林”。 〔痳〕字仓颉码是KDD,五笔是USSI,四角号码是00194,郑码是TFF,中文电码是4034。 〔痳〕字的UNICODE是U+75F3,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0195,UTF-32:000075f3,UTF-8:E7 97 B3。 〔痳〕字异体字是淋、麻。 痳的意思全部má1lìn2 痳1máㄇㄚˊ基本解释◎古同“麻”。 痳2lìnㄌㄧㄣˋ基本解释◎同“淋”。 痳字的翻译
痳的国语辞典解释痳línㄌㄧㄣˊ详细解释名 1.疝病。 《说文解字•疒部》:“痳,疝病也。” 2.淋症,一种小便困难的症状。 《玉篇•疒部》:“痳,小便难也。”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痳的两岸词典解释痳línㄌㄧㄣˊ详细解释1.疝气。 2.一种小便困难的症状。因双球菌感染的性病,患者尿道发炎、化脓、尿中带血。同“淋”。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痳的字源字形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