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理直气壮 | |||||||||
释义 | lǐzhíqìzhuàng 理直气壮
理直气壮的意思词语解释理直气壮lǐ zhí qì zhuàng
引证解释
国语辞典理直气壮lǐ zhí qì zhuàng
理直气壮的字义分解
【理直气壮】的常见问题
lǐzhíqìzhuàng 理直气壮
拼音: lǐ zhí qì zhuàng 怎么读 注音: ㄌㄧˇ ㄓˊ ㄑㄧˋ ㄓㄨㄤˋ 繁体: 理直氣壯 感情 褒义成语 近义词: 振振有辞 义正辞严 振振有词 义正言辞 反义词: 理屈词穷 强词夺理 理直气壮的意思直:正确、合理、充分;气壮:气势旺盛。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1卷:“便提我到阎罗殿前,我也理直气壮,不怕甚的。”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例子:他理直气壮地陈述了事情的经过。 辨形:“壮”,不能写作“状”。 辨析:“理直气壮”和“振振有词”;都可形容因自以为理由充分而说话应该气盛。但“理直气壮”是因为理足而气壮;有时指语言;有时指行动、行为;“振振有词”是有充分的理由;主要是指语言。 理直气壮的详细解释【释义】理由正大、充分,则气盛势壮而无所畏惧。※#语或出《喻世明言・卷三一・闹阴司司马貌断狱》。 【典源】※#《喻世明言・卷三一・闹阴司司马貌断狱》[1]司马重湘家贫,因此无人提挈,淹滞至五十岁,空负一腔才学,不得出身,屈埋于众之人中,心中怏怏不平。乃因酒醉,取文房四宝,且吟且写,遂成怨词一篇,……写毕,讽咏再四。余情不尽,又题八句:“得失与穷通,前生都注定;问彼注定时,何不判忠佞?善士叹沉埋,凶人得暴横;我若作阎罗,世事皆更正。”不觉天晚,点上灯来,重湘于灯下,将前诗吟哦了数遍,猛然怒起,把诗稿向灯焚了,叫道:“老天,老天!你若还有知,将何言抵对?我司马貌一生[2],并无奸佞,便提我到[3]前,我也理直气壮,不怕甚的!”说罢,自觉身子困倦,倚卓而卧。 注解[1]典故或见于《警世通言・卷三六・皂角林大王假形》。 [2]鲠直:正直。鲠,gěng。 [3]阎罗殿:阎罗王审理鬼魂的殿堂。 参考《警世通言・卷三六・皂角林大王假形》 赵知县送赵再理去开封府。正直大尹升堂。那先回的赵知县,公然冠带入府,与大尹分宾而坐,谈是说非。大尹先自信了。反将赵再理喝骂。几番便要用刑拷打。赵再理理直气壮,不免将峰头驿安歇事情,高声抗辨。 【典故】“理直气壮”的意思是理由正大、充分,则气势壮盛而无所畏惧。比较早的文献资料,见于《喻世明言・卷三一・闹阴司司马貌断狱》。东汉灵帝时,有一个才子名叫司马貌,他空负一腔才学,却不得出身,心中怏怏不平。一日酒醉时,写了一篇〈怨词〉诗,其中有几句是:“善土叹沉埋,凶人得暴横。我若作阎罗,世事皆更正。”他写完念了几遍后,把诗拿到灯上烧了,叫道:“老天,老天!你若还有知,将何言抵对?我司马貌一生鲠直,并无奸佞,便提我到阎罗殿前,我也理直气壮,不怕甚的!”这件事被夜游神发现,奏知玉帝。玉帝听到后大怒,要治他的罪,后来听了太白金星的建议,让司马貌代理阎王的工作半日。司马貌在短短的半天时间,就把三百余年久滞之狱判得清清楚楚,因此得到玉帝的赏识,赐给他来生王侯之位,以弥补他今生的屈抑不遇。《警世通言・卷三六・皂角林大王假形》里也用到“理直气壮”一语。宋朝宣和年间,有个官人叫赵再理,他在广州新会县任知县时,曾治了当地的皂角林大王,并将当地治理得路不拾遗,丰稔年熟。三年后,新官上任,赵知县便回乡,没想到半路东西都被偷了,好不容易回到家乡,却听人说,二个月前已有个赵知县回来了,他推测一定有人假冒自己。但那假冒的赵知县却坚持自己才是真的,大家无法分辨倒底哪个才是真的,就一起来到开封府。假的赵知县与大尹平起平坐,让大尹相信他是真的,并对真的赵知县喝骂,还要用刑拷打。赵再理理直气壮,高声抗辩,却无人相信。后来赵再理得到九子母娘娘的帮助,终于回复自己的身分。 【书证】
【用法】语义理由正大、充分,则气势壮盛而无所畏惧。 类别用在“理由充分”、“气势强盛”的表述上。 例句①只要你没作亏心事,自然就能理直气壮。 ②只要我们理直气壮,就没有什么好害怕的。 ③他表面上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实际上心虚得很。 ④这篇理直气壮的社论,充分揭露了政治的黑暗面。 ⑤面对上级的责难,他理直气壮地为自己辩白,丝毫没有畏缩。 ⑥做为一个好国民,只要看到违法的事,就该理直气壮地向警察机关检举。 ⑦他的个性怯弱,明明是对的事情,只要有人质疑,就无法理直气壮地坚持下去。 【辨识】同义“理直气壮”及“振振有辞”都有理由充足的意思。 异义“理直气壮”侧重因理由正当而气势壮盛;“振振有辞”侧重自以为有理而滔滔不绝。 例句
理直气壮的翻译
理直气壮成语接龙“壮”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理”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理直气壮字义分解理读音(lǐ), 玉部,共11画 ①.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 如: 心理。肌理。条理。事理。 ②.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 如: 理由。理性。理智。理论。理喻。理解。理想。道理。理直气壮。 ③. 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 如: 理科,数理化。理疗。 ④. 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 如: 理财。理事。管理。自理。修理。总理。 ⑤. 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 如: 理睬。答理。 ⑥. 古代指狱官、法官。 ⑦. 姓。 查看详细解释 直读音(zhí), 目部,共8画 ①. 不弯曲。 如: 直线。直角。直径。直立。直截了当。直觉(jué)。直观。 ②. 把弯曲的伸开。 如: 直起腰来。 ③. 公正合理。 如: 是非曲直。理直气壮。耿直。正直。 ④. 爽快,坦率。 如: 直爽。直率(shuài)。直谏。直诚。直言不讳。 ⑤. 一个劲儿地,连续不断。 如: 一直走。直哭。 ⑥. 竖,与“横”相对。 如: 不要横着写,要直着写。 ⑦. 汉字笔形之一,自上至下。 ⑧. 姓。 查看详细解释 气读音(qì), 气部,共4画 ①. 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 如: 气体。 ②. 呼吸。 如: 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 ③. 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 如: 气候。气温。气象。 ④. 鼻子闻到的味。 如: 气味。臭气。 ⑤. 人的精神状态。 如: 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 ⑥. 怒,或使人发怒。 如: 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 )。忍气吞声。 ⑦. 欺压。 如: 受气。 ⑧. 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 如: 气功。气血。气虚。 ⑨. 中医指某种症象。 如: 痰气。湿气。 ⑩. 景象。 如: 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查看详细解释 壮读音(zhuàng), 士部,共6画 ①. 大,有力,强盛。 如: 强壮。壮士。壮心。壮烈。壮美。兵强马壮。 ②. 增加勇气和力量。 如: 壮胆。壮行(xíng )。以壮声势。 ③.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及云南、四川、贵州等省(旧作“僮”)。 如: 壮族。壮锦。壮歌。 查看详细解释 理直气壮成语组词理的成语直的成语气的成语壮的成语 理直气壮相似的成语气壮理直理足气壮气壮山河气壮如牛气壮河山词强理直词正理直气壮胆粗胆粗气壮师直为壮血气方壮壮气凌云理正词直胆壮气粗年壮气锐直节劲气壮气横秋年壮气盛壮气吞牛仗气直书气粗胆壮气高胆壮锐气益壮直壮曲老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