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䢋 | ||||||||||||||||||||||||||||||||||||||||||||||||||||||||||||
释义 | 䢋jì ㄐㄧˋ 卷五丌部共7画 说文解字 卷五 丌部 7画 U+488B 䢋 居吏切 䢋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五上反切居吏切頁碼第147頁,第9字續丁孫 䢋
鉉注徐鍇曰:「遒人行而求之,故从辵。丌,薦而進之於上也。」 附注段玉裁注:「遒人即班之行人,以木鐸巡於路,使民間出男女歌詠,記之簡牘,遞薦於天子。故其字從辵丌,辵者行也,丌者薦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九反切居意反頁碼第376頁,第5行,第1字述
鍇注臣鍇按:《尚書》、《春秋左傳》皆曰:「每歲仲春,遒人以木鐸徇于路以求詩言。」行而求之,故從辵;辵,行也,丌也。丌,薦而進之也,進之於上也;會意,故曰亦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五上反切居吏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795頁,第2字許惟賢第354頁,第10字
段注《左傳》襄十四年師曠引《夏書》曰:遒人以木鐸徇于路。官師相規。工執藝事以諫。《正月》孟春。於是乎有之。杜云:木鐸徇于路。采歌謠之言也。何注《公羊》曰:五穀畢入。民皆居宅。男女同巷。相從夜績。從十月盡,《正月》止。男女有所怨恨。相從而歌。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無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閒求詩。鄉移於邑。邑移於國。國以聞於天子。故王者不出牖戸。盡知天下。《食貨志》曰:孟春之月。行人振木鐸徇於路。㠯采詩獻之大師。比其音律。以聞於天子。故曰王者不窺牖戸而知天下。遒人卽班之行人。以木鐸巡於路。使民閒出男女歌詠。記之𥳑牘。遞薦於天子。故其字從辵丌。辵者,行也。丌者,薦也。記與丌㬪韵也。僞《尙書》襲《左傳》。而不言振木鐸者何所事。按劉歆與楊雄書云:三代周秦。軒車使者,逌人使者以歲八月巡路。𡨃代語僮謠歌戲。楊荅劉書云:嘗聞先代輶軒之使奏籍之書皆藏於周秦之室。又云:翁孺猶見輶軒之使所奏言。二書皆卽遒人之事也。逌輶遒三字同音。逌人卽遒人。楊,劉皆謂使者采集《絕代語釋別國方言》。故許檃栝之曰詩言。班,何則但云采詩也。劉云求代語僮謠歌戲,則詩在其中矣。《周禮・大行人》。屬象胥諭言語,協辭命。屬瞽史諭書名,聽聲音。豈非楊劉所謂使者,班所謂行人與。說者雖殊。可略見古者考文之事。爲政之不外正名矣。《乃部》云:𠧴,氣行皃。逌訓行。故逌人卽行人也。遒葢逌之假借字。 从辵丌。丌亦聲。讀與記同。 段注居吏切。一部。《大雅》。往䢋王舅。假借爲語詞也。《王風》。彼其之子。箋云:其,或作記,或作己。讀聲相似。《鄭風》箋云:忌讀爲彼己之子之己。《崧高傳》曰:䢋,己也。箋申之曰:己,辭也。讀如彼己之子之己。是則己忌記其䢋五字通用。一部也。《大雅》作近者。誤近,十三部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章太炎 (近代)朱一遒人,即輶軒之輶。 錢一《說文》云:「古之遒人以木鐸記詩言」。遒,即輶軒之輶。 䢋字的相关索引
䢋jì ㄐㄧˋ 正文・酉集下辵部共10画 康熙字典 正文 ・酉集下 辵部 10画 U+488B 䢋 䢋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辵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02頁,第1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53頁,第19字 標點整理本: 第1237頁,第9字 音《集韻》:居吏切,音寄。 卷目:考證・酉集下 部首:辵部 愛日堂藏本: 第714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72頁,第30字 《集韻》居吏切,音寄。 謹按集韻居吏切以記字爲首,不與寄同音。音寄謹改音記。 《說文》古之遒人以木鐸記言。 謹照原文言上增詩字。 注解〔䢋〕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辵部。 〔䢋〕字拼音是jì,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丌。 〔䢋〕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jì] ⑴ 近人,即“遒人”。古代官名。《説文•丌部》:“䢋,古之遒人以木鐸記詩言。”清王引之《經義述聞•春秋左傳中》:“《夏書》曰:‘遒人以木鐸徇于路。’,杜注:‘遒人,行人之官也。徇于路,求歌謡之言’……引之謹案:《説文》‘遒人’當作‘䢋人’。許君所據《左傳》作‘䢋人’,故於䢋下述之如此。”⑵ 语气词。相当于“哉”。《詩•大雅•崧高》:“往近〔䢋〕王舅”毛傳:“近〔䢋〕,己也。”鄭玄箋:“近〔䢋〕,辭也,聲如‘彼記之子’之記。”宋毛居正《六經正誤》:“近,《説文》作……今作䢋,音記。字譌作近。”馬瑞辰通釋:“䢋者,己之叚借。己為語辭。《詩》言‘往䢋’,猶《虞書》言‘往哉’,《周書》‘予往己’也。䢋、近,形近易譌。”清王引之《經傳釋詞》卷五:“其,語助也。或作記,或作忌,或作己,或作䢋,義并同也。”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䢋jì ㄐㄧˋ 辶部共7画半包围结构U+488BCJK 扩展A 汉语字典 辶部 7画 3画 半包围结构 GJPK YML WAND 31302 无 U+488B 132454 䢎 䢋字概述〔䢋〕字拼音是jì,部首是辶,总笔画是7画。 〔䢋〕字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丌”。 〔䢋〕字仓颉码是YML,五笔是GJPK,四角号码是31302,郑码是WAND。 〔䢋〕字的UNICODE是U+488B,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A,10进制: 18571,UTF-32:0000488b,UTF-8:E4 A2 8B。 〔䢋〕字异体字是䢎。 䢋的意思䢋jìㄐㄧˋ基本解释①近人,即“遒人”。古代官名。《説文•丌部》:“䢋,古之遒人以木鐸記詩言。”清王引之《經義述聞•春秋左傳中》:“《夏書》曰:‘遒人以木鐸徇于路。’,杜注:‘遒人,行人之官也。徇于路,求歌謡之言’……引之謹案:《説文》‘遒人’當作‘䢋人’。許君所據《左傳》作‘䢋人’,故於䢋下述之如此。” ②语气词。相当于“哉”。《詩•大雅•崧高》:“往近〔䢋〕王舅”毛傳:“近〔䢋〕,己也。”鄭玄箋:“近〔䢋〕,辭也,聲如‘彼記之子’之記。”宋毛居正《六經正誤》:“近,《説文》作……今作䢋,音記。字譌作近。”馬瑞辰通釋:“䢋者,己之叚借。己為語辭。《詩》言‘往䢋’,猶《虞書》言‘往哉’,《周書》‘予往己’也。䢋、近,形近易譌。”清王引之《經傳釋詞》卷五:“其,語助也。或作記,或作忌,或作己,或作䢋,義并同也。” 䢋字的翻译
䢋的字源字形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