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摜 | ||||||||||||||||||||||||||||||||||||||||||||||||||||||||||||
释义 | 摜guàn ㄍㄨㄢˋ 卷十二手部共14画 说文解字 卷十二 手部 14画 U+645C 摜 古患切 掼 慣 摜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古患切頁碼第403頁,第15字續丁孫 摜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二十三反切古患反頁碼第968頁,第6行,第2字述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古患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2402頁,第3字許惟賢第1044頁,第4字
段注此與《辵部》遦音義皆同。古多叚貫爲之。 从手。貫聲。 段注古患切。十四部。 《春秋傳》曰:摜瀆鬼神。 段注昭二十六年《左傳》文。今本作貫。杜曰:貫,習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章太炎 (近代)朱一習慣當作摜。 錢一習摜。與遦音義皆同。古只作貫,俗作慣,非。 錢二習慣作遦亦可。今俗作慣,古只作貫,如「仍舊貫」。 摜字的相关索引
摜guàn ㄍㄨㄢˋ 正文・卯集中手部共15画 康熙字典 正文 ・卯集中 手部 15画 U+645C 摜 掼 摜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73頁,第9字 同文書局本: 第450頁,第5字 標點整理本: 第397頁,第13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古患切──與慣同。 例或作貫,又作串。 例又,《廣韻》:摜,帶也。 注解〔摜〕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摜〕字拼音是guà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貫。 〔摜〕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guàn] ⑴ 扔,擲⑵ 跌,使跌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摜guàn ㄍㄨㄢˋ 扌部共14画左右结构U+645C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掼 扌部 14画 11画 左右结构 RXFM 86 、 RXMY 98 QWJC DZLO 57086 无 U+645C 12155212511134 横、竖钩、提、竖折/竖弯、横折、竖、横、竖、横折、横、横、横、撇、点 慣 、 掼 摜字概述〔摜〕字拼音是guàn,部首是扌,总笔画是14画。 〔摜〕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貫”。 〔摜〕字仓颉码是QWJC,五笔是RXFM86,RXMY98,四角号码是57086,郑码是DZLO。 〔摜〕字的UNICODE是U+645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5692,UTF-32:0000645c,UTF-8:E6 91 9C。 〔摜〕字异体字是慣、掼。 摜的意思摜掼guànㄍㄨㄢˋ基本解释①扔,擲。~紗帽。~手榴彈。 ②跌,使跌。~交。 详细解释動 1.扔,摔,擲throw away。 劈手把雞奪了,摜在地下。 —— 《范進中舉》 摜紗帽 2.佩帶;披帶 wear。 頂盔摜甲 3.跌;使跌 fall down。 他摜了一個跟頭;把他摜倒了 4.〈方〉∶握住東西的一端而摔另一端 fling。 摜稻 摜字的翻译
摜的国语辞典解释摜掼guànㄍㄨㄢˋ详细解释动 ◎摔、扔。 《水浒传•第二六回》:“把那妇人头望西门庆脸上掼将来。”《西游记•第三一回》:“只见行者提著两孩子,站在那高崖之上,意欲往下掼。”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摜的两岸词典解释摜掼guànㄍㄨㄢˋ详细解释1.跌;使跌倒。 掼了一跤︳把小宝宝掼倒了。 2.扔;撂。 掼手榴弹。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摜的字源字形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