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掩耳盗铃 | |||||||||
释义 | yăněrdàolíng 掩耳盗铃
掩耳盗铃的意思词语解释掩耳盗铃yǎn ěr dào líng
国语辞典掩耳盗铃yǎn ěr dào líng
掩耳盗铃的字义分解
【掩耳盗铃】的常见问题
yǎněrdàolíng 掩耳盗铃
拼音: yǎn ěr dào líng 怎么读 注音: ㄧㄢˇ ㄦˇ ㄉㄠˋ ㄌㄧㄥˊ 繁体: 掩耳盜鈴 感情 贬义成语 近义词: 自欺欺人 弄巧成拙 反义词: 开诚布公 掩耳盗铃的意思掩:遮盖;盗:偷。 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例子:硬把汉奸合法化了,只是掩耳盗铃的笨拙的把戏。(闻一多《谨防汉奸合法化》) 正音:“耳”,读作“ěr”,不能读作“ér”。 辨形:“铃”,不能写作“玲”。 辨析:“掩耳盗铃”和“自欺欺人”;都有“自己欺骗自己”的意思。但“掩耳盗铃”专指“自己欺骗自己”;而“自欺欺人”除了“自己欺骗自己”以外;还有“欺骗别人”的意思。 谜语: 聆 (谜底:掩耳盗铃) 故事: 从前有个小偷发现人家家门口挂着一口很大的铜钟,他想偷但一个人搬不动,想把他敲碎卖碎铜,担心敲钟时别人听到声音而偷不成,终于想出一个绝妙的主意,就是把自己的耳朵用棉花塞住听不到声音,结果偷窃时被当场逮住。 掩耳盗铃的详细解释【释义】“掩耳盗铃”之“铃”,典源作“钟”。“钟”同“钟”。小偷盗钟时,怕钟所发出的声音会引他人前来抢夺,因而急忙掩住自己的耳朵。典出《吕氏春秋・不苟论・自知》。后用“掩耳盗铃”比喻妄想瞒骗他人,结果却只是欺骗自己而已。 【典源】《吕氏春秋・不苟论・自知》荆成、齐庄,不自知而杀;吴王、智伯,不自知而亡;宋、中山,不自知而灭;晋惠公、赵括,不自知而虏;钻荼、庞涓、太子申,不自知而死。败莫大于不自知。 [1]之亡也,百姓有得 [2]者,欲 [3]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 [4]毁之,钟 [5]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 [6]。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为人主而恶闻其过,非犹此也。 注解[1]范氏:范吉射,春秋时晋卿,生卒年不详。范武子后代,后为智伯所灭。 [2]钟:同“钟”,古代一种中空,用铜或铁制成之打击乐器。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五・辨误》 [3]负:以肩背物。 [4]椎:音zhuī。敲打东西之器具。 [5]况然:状声词,敲钟时所发出之声音。 [6]遽揜其耳:急忙掩住耳朵。遽,音jù,急忙。揜,音yǎn,通“掩”,遮盖。 【典故】“掩耳盗铃”之“铃”,典源作“钟”。“钟”同“钟”。春秋时,晋国的范吉射被智伯消灭后,有人在他家中看到一口钟,想把它偷走。可是这钟实在是太大了,根本无法背走,于是就打算把钟敲碎后再一块一块的拿走。可是一动手敲,钟便发出洪亮的响声。他怕这钟声会引来他人的抢夺,于是急忙将自己双耳摀住,以为这样自己听不见,那么别人也就听不到了。后来这个愚蠢行为的故事被浓缩成“掩耳盗铃”,用来比喻自己欺骗自己且妄想借以瞒骗他人。出现“掩耳盗铃”的书证如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列朝・朝觐官进献》:“夫既曰官银,那有无碍之理,真掩耳盗铃也。”然而从古书里的记载,却不难看出早期文献的“铃”都是作“钟”,例如北齐・刘昼《刘子・卷二・慎独》用的就是“盗钟掩耳”,《梁书・卷一・武帝本纪上》又省作“盗钟”。 【书证】
【用法】语义比喻妄想瞒骗他人,结果却只是欺骗自己而已。贬义。 类别用于“欺瞒蒙骗”的表述上。 例句①如果不去努力,只会用谎言自欺,就是掩耳盗铃。 ②妄想把不法行为合法化,只不过是掩耳盗铃把戏罢了。 ③这种一手遮天的做法,正是掩耳盗铃,欺骗不了大家。 ④这样做犹如掩耳盗铃,除了自己欺骗自己外,还有什么用呢? ⑤硬要将违法的搜括说成是合法的借贷,岂不是掩耳盗铃的做法? ⑥别以为自己聪明,可以掩饰所做的坏事,其实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⑦你找借口来掩饰贪污的事实,这种掩耳盗铃的技俩,早晚会被发现的。 ⑧一个人做了坏事,还编出一套理由来掩饰,那就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⑨硬把错事合法化,只是掩耳盗铃的笨拙把戏,事实的真相,大家心头是雪亮的。 【辨识】同义“掩耳盗铃”及“自欺欺人”都有瞒骗的意思。 异义“掩耳盗铃”用于反讽仅是自欺而已,实际却无法欺骗他人;“自欺欺人”则是既欺骗自己又欺骗他人。 例句
掩耳盗铃的翻译
掩耳盗铃成语接龙没有“铃”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掩”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掩耳盗铃字义分解掩读音(yǎn), 手部,共11画 ①. 遮蔽,遮盖。 如: 掩护。掩体。掩饰。掩映。掩盖。掩蔽。掩埋。掩人耳目。瑕不掩瑜。藏瑕掩疵。 ②. 关,合。 如: 掩闭。掩门。掩卷。 ③. 门、窗、箱柜等关合时夹住了东西。 如: 掩了手。 ④. 乘人不备而袭击或捉拿。 如: 掩杀。掩击。掩袭。 查看详细解释 耳读音(ěr), 耳部,共6画 ①.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 如: 耳背(bèi)。耳垂。耳鬓厮磨(mó)。耳穴。耳聪目明。耳濡目染。 ②. 像耳朵的东西。 如: 木耳。银耳。 ③.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 如: 耳房。鼎耳。 ④. 听说。 如: 耳闻。耳软。耳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 ⑤. 文言助词,而已,罢了。 如: 想当然耳。 ⑥. 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 如: “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 查看详细解释 盗读音(dào), 皿部,共11画 ①. 偷窃,用不正当的手段营私或谋取。 如: 盗窃。盗贼。盗伐。盗掘。盗运。盗卖。盗用。盗名欺世(亦称“欺世盗名”)。 ②. 偷窃或抢劫财物的人。 如: 海盗。强盗。窃国大盗。 查看详细解释 铃读音(líng), 钅部,共10画 ①. 用金属做成的响器,形式不一。 如: 铃铛。铃钹。铃铎。按铃。电铃。车铃。 ②. 像铃的东西。 如: 哑铃。棉铃。 查看详细解释 掩耳盗铃成语组词掩的成语耳的成语盗的成语铃的成语 掩耳盗铃相似的成语盗铃掩耳盗钟掩耳掩耳盗钟掩耳偷铃窃铃掩耳窃钟掩耳掩耳而走掩耳蹙頞掩耳偷钟捷雷不及掩耳遮掩耳目疾雷不及掩耳疾雷不暇掩耳迅雷不及掩耳掩人耳目塞耳盗钟塞耳偷铃遮遮掩掩诲淫诲盗执牛耳解铃系铃耳边风历历在耳诲盗诲淫 |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