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接 | ||||||||||||||||||||||||||||||||||||||||||||||||||||||||||||
释义 | 接jiē ㄐㄧㄝ 卷十二手部共11画 说文解字 卷十二 手部 11画 U+63A5 接 子葉切 接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子葉切頁碼第403頁,第6字續丁孫 接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二十三反切節攝反頁碼第967頁,第3行,第3字述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子葉切古音第八部頁碼第2400頁,第4字許惟賢第1043頁,第6字
段注交者,交脛也。引申爲凡相接之偁。《周禮・廩人》接盛,讀爲一扱再祭之扱。 从手。妾聲。 段注子葉切。八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章太炎 (近代)錢一交也。兩腿又曰交,兩手又曰接。今猶用交代等語(?)。 白话解释接,手握手牵拉对方。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妾”作声旁。 字形解说此字始見於篆文,從手、妾聲。隸書、楷書同。字從「手」為義符,表示是與手有關的動作;從「妾」為聲符,沒有兼義功能,依《說文》,「妾」字本義為「有辠女子給事之得接於君者」,這個意義很複雜,簡單地說,「妾」的主要意義就是「小老婆」,此義與「接」無關,因此不兼義。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接字的相关索引
接jiē ㄐㄧㄝ 正文・卯集中手部共12画 康熙字典 正文 ・卯集中 手部 12画 火 U+63A5 接 接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48頁,第7字 同文書局本: 第439頁,第4字 標點整理本: 第386頁,第3字 音《唐韻》:子葉切;《集韻》、《韻會》、《正韻》:卽涉切,𡘋音楫。 例又,持也、受也、承也。 例又,《增韻》:接續也、連也。 例又,近也。 例又,捷也。 例又,反接,謂反縛兩手也。 例又,姓。 音又,《集韻》、《韻會》、《正韻》𡘋疾葉切,音捷。 音又,測洽切,音鍤──與扱同。 音又,《集韻》:色甲切,音霎──與翣同。 音又,檄頰切,音協──與挾同,亦持也。 注解〔接〕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接〕字拼音是jiē,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妾,五行属火。 〔接〕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手,妾声。本义是两手交叉。 〔接〕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jiē] ⑴ 连成一体⑵ 继续,连续⑶ 靠近,挨上⑷ 承受,收取⑸ 迎⑹ 姓。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接jiē ㄐㄧㄝ 扌部共11画左右结构U+63A5CJK 基本汉字 最常用字一级汉字常用字通用字 汉语字典 扌部 11画 8画 左右结构 形声字 火 RUVG QYTV DSZM 50044 2234 2951 U+63A5 12141431531 横、竖钩、提、点、横、点、撇、横、撇点、撇、横 交 送 扱 、 擑 、 椄 、 翣 、 𦁉 接字概述〔接〕字拼音是jiē,部首是扌,总笔画是11画。 〔接〕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妾”,五行属火。 〔接〕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手,妾声。本义是两手交叉。 〔接〕字仓颉码是QYTV,五笔是RUVG,四角号码是50044,郑码是DSZM,中文电码是2234,区位码是2951。 〔接〕字的UNICODE是U+63A5,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5509,UTF-32:000063a5,UTF-8:E6 8E A5。 〔接〕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2185,属常用字。 〔接〕字的近义词是交,反义词是送,异体字是扱、擑、椄、翣、𦁉。 接的笔顺Loading... 接的意思全部jiē1jié2 接1jiēㄐㄧㄝ基本解释①连成一体。~合。~骨。~壤。衔~。 ②继续,连续。~力。~替。~班。~二连三。再~再厉。 ③靠近,挨上。~近。邻~。~吻。 ④承受,收取。~受。~收。~纳。~管。 ⑤迎。~风。~生。~待。 ⑥姓。 详细解释动词 1.形声。从手,妾声。本义:两手交叉。 2.交合;会合join; assemble; converge; bring together; meet。 接,交也。 —— 《说文》接,合也。 —— 《广雅》昼日三接。 —— 《易·晋》两君偃兵接好。 —— 《国语·吴语》。注:“合也。”兵刃既接。 —— 《孟子·梁惠王上》车鉷毂兮短兵接。 —— 《楚辞·九歌·国殇》兵不接刃。 —— 《吕氏春秋·怀宠》敌皆以走为利,则刃无与接。 —— 《吕氏春秋·爱士》 3.迎接meet face to face; move towards。 笙箫细乐,却安排接驾。 —— 《宣和遗事》 接场(迎接从科举考场回来的生员);接构(联合);接三(人死后三日举行的迎接魂魄归来的仪式);接煞(为接死人灵魂回家而举行的仪式) 4.接见;接待meet; entertain。 接遇宾客。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尽礼相接。 —— 唐· 李朝威《柳毅传》 接伴(接待外国使臣);接待使(陪同官员;担任迎接、陪伴来宾使命的人);接遇(接待);接对(接待应对) 5.靠近;接触touch。 车错毂兮短兵接。 —— 《楚辞·九歌·国殇》宾立接西塾。 —— 《仪礼·聘礼》 接物(与外物接触;与人交往);接膝(膝盖相接。指彼此对坐靠得很近);接仗(交战,打仗);接席(坐席相接。多形容亲近);接翅(翅膀碰着翅膀。形容禽鸟多) 6.连续;继续continue。 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 —— 《楚辞·九章·哀郢》圣人食足以接气。 —— 《淮南子·精神》故使工人为木材以接手。 —— 《战国策·秦策五》 接响(接连不断的声响);接轸(车辆相连而行。比喻靠近);接脚(一个跟着一个,紧接在后;接替;接脚夫,接脚婿。妇女丈夫死后再招的后夫);接偈(接诵偈语) 7.连接connect。 接天莲叶无穷碧。 —— 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与国邻接。 —— 《资治通鉴》首尾相接。 接武(前后足迹相连接。形容步子很小);接境(地界相连,交界);接衫(上下用两种颜色的料子拼接起来的长衫) 8.承接,收受recept。 汉兴,接 秦之敝。 —— 《史记·平准书》 接茶(女方允婚,接受男方聘礼);接丝鞭(女方招亲时,送给男方丝鞭,男方接丝就表示同意);接凑(能够接续) 9.嫁接 graft。如:接头(供嫁接用的植物顶梢) 10.托,手掌向上承受 catch。如:接球;我往下扔,他在下面接着。 11.缚tie; bind。 武士反接之。 —— 《史记》 名词 1.交往,交情association; friendship; friendly relations。 君子之接如水。 —— 《礼记·表记》 2.姓。 3.另见 jié。 接2jiéㄐㄧㄝˊ详细解释形容词 1.通“捷”。迅速,敏捷quick; agile; prompt。 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优成。 —— 《荀子·大略》 2.另见 jiē。 接字的翻译
接的国语辞典解释接jiēㄐㄧㄝ详细解释动 1.交合、相触。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交头接耳、短兵相接、四目相接。 2.交际、招待。 《孟子•万章下》:“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迎接、接待。 3.收、受。 接纳、接电话、接到来信。 4.承受、托住。 《三国演义•第一七回》:“遂自下马接土填坑。” 接招、接住他投来的球。 5.连续、连接。 接续、接骨、接枝、接电线、上气不接下气。 6.替换使延续。 接替、接班、接棒、接力赛。 名 ◎姓。如汉代有接昕。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接的两岸词典解释接jiēㄐㄧㄝ详细解释1.交合;接触。 接近、交头接耳、短兵相接、四目相接。 2.连接。 接枝、焊接、接电线。 3.连续;继续。 接续、接连、上气不接下气。 4.承受;托住。 接球、接招、接水、把抛过来的绣球接住。 5.接受;收受。 接纳、接见、接电话、接收讯号。 6.引领;迎。 迎接、接待。 7.承继;延续。 接替、接任、接力、交接。 8.姓。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接的字源字形
含接字的成语接踵而来 青黄不接 交头接耳 待人接物 再接再厉 应接不暇 移花接木 短兵相接 摩肩接踵 接二连三 传宗接代 接踵而至 水光接天 接续香烟 目不暇接 后手不接 接连不断 舳舻相接 添枝接叶 直接了当 接风洗尘 上气不接下气 接不上茬 更多… 接字组词接开头的词语接受 接着 接触 接近 接待 接收 接连 接轨 接见 接下来 接纳 接力 接种 接口 接班人 接替 接应 接管 接壤 接二连三 接济 接通 接洽 更多… 接结尾的词语直接 迎接 连接 间接 衔接 链接 对接 交接 嫁接 承接 焊接 相接 目不暇接 青黄不接 拼接 应接 短兵相接 剪接 邻接 铆接 白接 傍接 绷接 更多… 接中间的词语再接再厉 直接选举 交头接耳 应接不暇 摩肩接踵 传宗接代 移花接木 间接选举 间接税 直接税 直接经验 白接篱 保护接地 被接去 比肩接迹 比肩接踵 兵不接刃 不接地气 不接领子 擦肩接踵 搀话接舌 待人接物 搭接片 更多…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