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范文大全 符号大全
tuò ㄊㄨㄛˋ tà ㄊㄚˋ zhí ㄓˊ
篇目 卷十二
部首 手部
总笔画 8画
统一码 U+62D3
字头 拓
反切 之石切
异体字 摭
关联字 𢸨 、 𢷌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之石切頁碼第405頁,第12字續丁孫
拾也。陳、宋語。从手石聲。
拓或从庶。
附注邵瑛羣經正字:「今經典从或體作摭……拓字經典不見。子、史多以『拓』為『開拓』之『拓』;又『拓落』亦作此:蓋截分為二字矣。」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貞石反頁碼第972頁,第6行,第1字述
拾也,陳宋語也。從手石聲。
反切………頁碼第972頁,第6行,第2字述
拓或從庻。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之石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2417頁,第4字許惟賢第1051頁,第1字
拾也。
段注《有司》徹篇。乃摭于魚腊俎。俎釋三个。其餘皆取之。摘下云:拓果樹實也。《儀禮》摭古文作摕。此實非一字。因雙聲而異。
陳宋語。
段注《方言》。摭,取也。陳宋之閒曰摭。
从手。石聲。
段注之石切。古音在五部。
段注石聲庶聲皆古音五部。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從手、石聲。篆文、隸書、楷書同。字從「手」為義符,表示是手部的動作;從「石」為聲符,應該有兼義功能。依《說文》,「石」字本義為「山石也」,與「拓」字的意義關係比較複雜,以下分別說明。「拓」字有四個義項,其一為「拾也」,此義與「石」似無關,不兼義。其二為「丟擲」,此義與「石」有關,初民丟擲最容易的工具就是石頭,因此從「石」聲應該有兼義功能。其三為「開展、開墾」,開墾往往要去除土中的石頭,因此也可能有兼義功能。其四為「拓碑」,最早的「拓」是從石碑上把字摹下來(銅器、甲骨等的摹拓是較晚才出現的),因此也有兼義的功能。除了第一義外,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卷別 正文 ・卯集中
康熙部首 手部
康熙筆画 9画
五行 火
古文 摕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19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425頁,第13字
標點整理本: 第372頁,第11字
古文: 摕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之石切,音隻。《說文》:拾也。陳宋語。或作摭。
例又,《後漢・張衡・思𤣥賦》:拓若華而躊躇。〔註〕拓猶折也。《楚辭》曰:折若木以拂日。
音又,《集韻》:施隻切,音釋──亦拾也。
音又,《唐韻》、《正韻》:他各切;《集韻》、《韻會》:闥各切,𡘋音託──手承物也。一曰手推物也。李山甫詩:一拓纖痕更不收。〔註〕大曆四年,崇𡽪公主道汾州,以手掌拓石壁,遂有手痕。今靈石有公主手痕𥓓。
例又,《增韻》:斥開也。揚雄〈甘泉賦〉:拓迹開統。〔註〕拓,廣也。
例又,拓落,猶蹭蹬也。揚雄〈解嘲〉:何爲官之拓落也。〔註〕拓落,不耦也。
例又,複姓。後魏始爲拓跋氏。北方謂土爲拓,謂后曰跋。孝文改爲元氏。
例《集韻》或作𢷌,又作托。
〔拓〕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拓〕字是多音字,拼音是tuò、tà、zhí,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石,五行属火。
〔拓〕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uò] ⑴ 开辟,扩充⑵ 以手推物:“孔子之劲,能~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⑶ 姓。㈡ [tà] ⑴ 在刻铸有文字或图像的器物上,涂上墨,蒙上一层纸,捶打后使凹凸分明,显出文字图像来㈢ [zhí] ⑴ 古同“摭”,拾取。
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5画
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形声字
五笔 RDG
仓颉 QMR
郑码 DGVV
四角 51062
中文电码 2148
区位码 4556
笔画 12113251 横、竖钩、提、横、撇、竖、横折、横
异体字 托 、 搨 、 摭 、 拓 、 𢫳 、 𢷌 、 𢸨
〔拓〕字是多音字,拼音是tuò、tà、zhí,部首是扌,总笔画是8画。
〔拓〕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石”,五行属火。
〔拓〕字仓颉码是QMR,五笔是RDG,四角号码是51062,郑码是DGVV,中文电码是2148,区位码是4556。
〔拓〕字的UNICODE是U+62D3,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5299,UTF-32:000062d3,UTF-8:E6 8B 93。
〔拓〕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0957,属次常用字。
〔拓〕字异体字是托、搨、摭、拓、𢫳、𢷌、𢸨。
①开辟,扩充。例如~荒。开~。~展。~落(➊宽广;➋潦倒失意。亦作“落拓”)。
②以手推物:“孔子之劲,能~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
③姓。
动词
1.举,托起lift。
引证 :孔子之劲,能拓国门之关。 —— 《列子·说符》。注:“拓,举也。”
2.开辟;扩展develop; open up。
引证 :步拓地寖广,兵甲日盛。 —— 《后汉书·张步传》辟土四面,拓地千里。 —— 《吴子·图国》拓世贻统。 —— 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例如 :拓地(开拓疆土);拓界(开拓疆界);拓宇(开辟疆域);拓造(开辟创造);拓销(开辟销路);拓边(开拓边疆);拓辟(开辟)
3.把物推开push open。
引证 :拓,手推物。 —— 《集韵》
4.张开stretch。
引证 :至是, [张] 浦见士皆拓两石弓有余力,大骇。 —— 吴广成《西夏书事》
形容词
◎开阔的 spacious。 如:拓大(庞大)
1.——见“落拓”( luòtuò )
2.另见 tà。
◎在刻铸有文字或图像的器物上,涂上墨,蒙上一层纸,捶打后使凹凸分明,显出文字图像来。例如~印。~本。~片。
1.拓印 make rubbings from inscriptions, pictures, etc. on stone tablets or bronze vessels。在刻铸有文字或图像的器物上蒙一层纸,捶打后使凹凸分明,涂上墨,显出文字图像来。
引证 :其相承传拓之本,犹在秘府。 —— 《隋书·经籍志》
例如 :拓工(拓印的工艺);拓手(摹印石碑上文字、图画的技艺);拓本(拓片装订成的本子);拓印(摹印石碑或器物上的文字、图画);拓墨(拓取用的墨)
2.以纸片依样制作copy。
引证 :新拓来的鞋样子的鞋,刚刚上脚。 —— 丁玲《母亲》
3.贴stick on。
引证 :就是前日被瘟官打的棒疮,在暗地狱里讨个烂膏药拓了。 —— 清· 张南庄《何典》
4.涂抹daub; smear; paint。
引证 :极鬼便纠合几个同道中,来到村里,拣个僻静所在,拓花了面孔,扎扮停当,…打进门去。 —— 清· 张南庄《何典》
5.另见 tuò。
◎古同“摭”,拾取。
动
1.开展、扩充。
例如 :开拓、拓展。
2.开垦。
例如 :拓荒。
◎用纸墨摹印碑刻、铜器、甲骨等。方法是先在物体上蒙上一层薄纸(通常是棉纸或宣纸),再用发束等物,予以拍打,依阴阳纹显现凹凸纹路,然后上墨,以显出所欲摹印的文字或图像。
例如 :拓印、拓本。
1.开辟;扩充。
例如 :开拓、拓荒。
2.姓。
◎将甲骨、铜器、碑刻或其他物品的形状或文字印下来。方法是在物体上蒙一层薄纸,用发束等物反复拍打,使凹凸纹路分明,再涂上墨,以打印出文字或图像。
例如 :拓印、捶拓、鱼拓。
秦 简 睡虎地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落拓不羁 拓落不羁 开疆拓土 拓土开疆 开疆拓境 开疆拓宇 更多…
拓展 拓宽 拓荒 拓荒者 拓片 拓本 拓印 拓工 拓墨 拓手 拓写 拓跋 拓拔 拓跋俟 拓跋姓 拓边 拓补 拓弛 拓大 拓地 拓定 拓地钱 拓都 更多…
开拓 落拓 碑拓 饼拓 蝉翅拓 阐拓 充拓 传拓 邓拓 防拓 改拓 横拓 鹤拓 宏拓 恢拓 闿拓 阔拓 临拓 摸拓 模拓 摹拓 排拓 市场开拓 更多…
八拓将军 垂头拓翼 鄂拓克 吉良拓人 开疆拓境 开疆拓土 开疆拓宇 开拓进取 开拓者 磊拓嵯峨 落拓不羁 商务拓展 水拓画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更多…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