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巖 | |||||||||||||||||||||||||||||||||||||||||||||||||||||||||
释义 | 巖yán ㄧㄢˊ 卷九山部共22画 说文解字 卷九 山部 22画 U+5DD6 巖 五緘切 岩 巗 巖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九下反切五緘切頁碼第306頁,第22字續丁孫 巖異體巗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十八反切語醃反頁碼第762頁,第7行,第2字述
鍇注臣鍇曰:「古言巖廊者,殿㫄高廡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九下反切五緘切古音第八部頁碼第1760頁,第1字許惟賢第770頁,第2字
段注各本作岸也。今依《太平御覽》所引正。《厂部》曰:厓者,山邊也。厓亦謂之巖。故厂下云:山石之厓巖。人可居也。戰國䇿。巖下有貫珠者。《漢書》。遊於巖廊之上。皆謂殿下小屋。如厓巖之下可居也。天子之堂九尺。諸侯七尺。其上曰巖廊。其下曰巖下。 从山。 段注《山部》之巖,主謂山厓。《石部》之礹,主謂積石。 𡃫聲。 段注五緘切。八部。按此篆之上舊有峯篆。乃大徐所增。古衹用夆。夆,啎也。 字形解说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從山、嚴聲的「巖」字,《說文》解釋作:「岸也。从山、嚴聲。」隸書、楷書結構相同。在六書中屬於形聲。俗體簡化作「岩」,表示巨石堆疊而成的山峰或山崖。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巖字的相关索引
巖yán ㄧㄢˊ 正文・寅集中山部共23画 康熙字典 正文 ・寅集中 山部 23画 U+5DD6 巖 岩 巖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寅集中 部首:山部 武英殿刻本: 第767頁,第14字 同文書局本: 第323頁,第7字 標點整理本: 第263頁,第5字 音《唐韻》:五銜切;《集韻》:魚銜切;《韻會》:疑銜切;《正韻》:魚咸切,𡘋音嵒。 例一曰險也。 例又,嶃巖,高峻貌。司馬相如〈上林賦〉:嶄巖嵾嵳。 例又,巖廊,殿廡也。漢武帝〈策賢良制〉:虞舜之時,遊於巖廊之上。 例又,地名。 音又,《集韻》:魚杴切;《韻會》:疑杴切,𡘋音嚴──巖巖,高貌。 音又,《正字通》本作[⿸屵𣪏],亦作[⿳山吅𠪔],通作 卷目:考證・寅集中 部首:山部 愛日堂藏本: 第189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46頁,第5字 《公羊傳・僖三十二年》殽之嶔巖,文王所避風雨處。 謹照原文三十二年改三十三年。處改也。 注解〔巖〕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中,康熙部首是山部。 〔巖〕字拼音是yá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山、嚴。 〔巖〕字造字法是形聲。从山,嚴聲。「巖」爲會意字。本义是高峻的山崖。 〔巖〕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án] ⑴ 崖岸;山或高地的边。⑵ 山峰。⑶ 石窟;洞穴。⑷ 岩石,构成地壳的石头。⑸ 高峻;险要。⑹ 峻廊(古建筑学名词)。⑺ 〔巖巖〕①积石貌。②高大;高耸。⑻ 古地名“傅巖”的简称。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相传商王武丁的大臣傅说为奴隶时曾在此从事版筑,后世常用来指贤者隐遁之处。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巖yán ㄧㄢˊ 山部共22画上下结构U+5DD6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岩 山部 22画 20画 上下结构 MKKT URRK LLCM 22248 1554 U+5DD6 2522512511351221113134 竖、竖折/竖弯、竖、竖、横折、横、竖、横折、横、横、撇、横撇/横钩、横、竖、竖、横、横、提、撇、横、撇、捺 喦 、 嚴 、 壧 、 岩 、 巌 、 巗 、 碞 、 礹 、 𡾏 巖字概述〔巖〕字拼音是yán,部首是山,总笔画是22画。 〔巖〕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山、嚴”。 〔巖〕字造字法是形聲。从山,嚴聲。「巖」爲會意字。本义是高峻的山崖。 〔巖〕字仓颉码是URRK,五笔是MKKT,四角号码是22248,郑码是LLCM,中文电码是1554。 〔巖〕字的UNICODE是U+5DD6,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4022,UTF-32:00005dd6,UTF-8:E5 B7 96。 〔巖〕字异体字是喦、嚴、壧、岩、巌、巗、碞、礹、𡾏。 巖的笔顺Loading... 巖的意思巖岩yánㄧㄢˊ基本解释①崖岸;山或高地的边。 ②山峰。 ③石窟;洞穴。 ④岩石,构成地壳的石头。 ⑤高峻;险要。 ⑥峻廊(古建筑学名词)。 ⑦〔巖巖〕①积石貌。②高大;高耸。 ⑧古地名“傅巖”的简称。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相传商王武丁的大臣傅说为奴隶时曾在此从事版筑,后世常用来指贤者隐遁之处。 详细解释名词 1.形聲。从山,嚴聲。「巖」爲會意字。本義:高峻的山崖。 2.同本義cliff。 嵌巖竇穴。 —— 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高巖峭壁。 —— 宋· 沈括《夢溪筆談》植土龕巖。 巖電(山崖間的閃電);巖阿(山崖旁邊凹下的地方);巖徼(山崖邊遠的地方);巖下(山崖之下);巖飾(巖壁上的雕飾) 3.山峯peak。 阻窮西征,巖何越焉。 —— 《楚辭》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 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4.高山mountain。 千巖盛阻積,萬壑勢回縈。 —— 鮑照《登廬山詩》 巖岫(山崖峯巒);巖隈(深山曲折處) 5.石穴,石窟 grotto。 巖棲(居住在巖穴中。指隱居);巖穴隱相(隱居在深山野林裏的高人);巖房(石房);巖窟(山洞) 6.高出水面較大而高聳的石頭tall rock。 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巖。 —— 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形容词 ◎高險high and dangerous。 保其巖阻。 —— 《三國志·諸葛亮傳》 巖邑(險要的城邑);巖牆(高而危險的牆) 巖字的翻译
巖的国语辞典解释巖岩yánㄧㄢˊ详细解释名 1.高峻的山崖。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王安丰双目烂烂如岩下电。”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 2.洞穴、山洞。 《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宋•欧阳修〈醉翁亭记〉:“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形 1.高峻。 《孟子•尽心上》:“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 2.险要。 《左传•隐公元年》:“制,岩邑也。”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巖的两岸词典解释巖岩yánㄧㄢˊ详细解释1.巨石叠磊形成的山峰或山崖。 山岩、千岩万壑、重岩叠嶂。 2.〈书〉洞穴。 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3.〈书〉高峻险要的。 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孟子‧尽心上》)。 4.台⃝姓。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巖的字源字形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