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范文大全 符号大全
yān ㄧㄢ yàn ㄧㄢˋ yè ㄧㄝˋ
篇目 卷二
部首 口部
总笔画 9画
统一码 U+54BD
字头 咽
反切 烏前切
关联字 嚥
卷别卷二上反切烏前切頁碼第40頁,第6字續丁孫
嗌也。从口因聲。
卷别卷三反切伊田反頁碼第122頁,第7行,第3字述
嗌也。從口因聲。
卷别卷二上反切烏前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215頁,第2字許惟賢第95頁,第2字
嗌也。
段注咽者,因也。言食因於是以上下也。
从口。因聲。
段注烏前切。十二部。
咽,吞食。字形采用“口”作边旁,“因”作声旁。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作從口、因聲。從口,表示口腔內的部位;因聲,表示音讀。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卷別 正文 ・丑集上
康熙部首 口部
康熙筆画 9画
五行 土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36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188頁,第8字
標點整理本: 第115頁,第19字
音《唐韻》:烏前切;《集韻》:因連切;《韻會》:因蓮切;《正韻》:因肩切,𡘋音燕。《說文》:嗌也。《玉篇》:咽喉也。《韻會》:《醫經》云:咽者嚥水,㬋者𠋫氣。《戰國策》:頓子曰:韓,天下之咽喉。《集韻》或作胭、㖶、𦝪。
例又,《禮・深衣》:曲袷如矩以應方。〔疏〕古者方領,似今擁咽。
音又,《集韻》:縈懸切;《韻會》:幺懸切;《正韻》:縈圓切,𡘋音淵。《集韻》本作𪔱,引《詩》鼗鼓𪔱𪔱。或作咽。〇〔按〕《詩・商頌》今本作淵。
音又,《集韻》:於巾切,音駰。《詩・魯頌》:鼓咽咽。〔傳〕咽咽,鼓節也。《集韻》或作鼝、𪔱、𪔗,亦書作鼘。《六書故》:淵淵咽咽,,其聲不同。淵淵狀鼓聲多而遠,咽咽聲近而疉。味其聲,可以知其義。
音又,《廣韻》:於甸切。《集韻》、《韻會》、《正韻》:伊甸切,𡘋音晏。《廣韻》本作嚥,吞也。《孟子》:三咽,然後耳有聞、目有見。
音又,《廣韻》:烏結切;《集韻》、《韻會》:一結切,𡘋音噎。《廣韻》:哽咽。《集韻》:聲塞也。〈漢隴頭歌〉:隴頭流水,鳴聲幽咽。
例又,塞也。《新序・雜事》:雲霞充咽,則奪日月之明。
例又,《廣韻》同「噎」。詳噎字註。
〔咽〕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咽〕字是多音字,拼音是yān、yàn、yè,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口、因,五行属土。
〔咽〕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口,因声。本义是咽头。
〔咽〕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ān] ⑴ 口腔后部由肌肉和黏膜构成的管子,分三部分,上段与鼻腔相对称“鼻咽”;中段与口腔相对称“口咽”;下段在喉的后部称“喉咽”。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路(亦称“咽头”)㈡ [yàn] ⑴ 使嘴里的食物或别的东西通过咽头到食道里去㈢ [yè] ⑴ 阻塞,声音因阻塞而低沉
部外笔画 6画
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形声字
五笔 KLDY
仓颉 RWK
郑码 JJD
四角 66000
中文电码 0754
区位码 4942
笔画 251251341 竖、横折、横、竖、横折、横、撇、点、横
反义词 吐
异体字 㖶 、 䑍 、 噎 、 嚈 、 嚥 、 胭 、 咽 、 𠰸 、 𠽥 、 𠾰 、 𡲙 、 𦝪
〔咽〕字是多音字,拼音是yān、yàn、yè,部首是口,总笔画是9画。
〔咽〕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口、因”,五行属土。
〔咽〕字仓颉码是RWK,五笔是KLDY,四角号码是66000,郑码是JJD,中文电码是0754,区位码是4942。
〔咽〕字的UNICODE是U+54BD,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1693,UTF-32:000054bd,UTF-8:E5 92 BD。
〔咽〕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1504,属常用字。
〔咽〕字反义词是吐,异体字是㖶、䑍、噎、嚈、嚥、胭、咽、𠰸、𠽥、𠾰、𡲙、𦝪。
◎口腔后部由肌肉和黏膜构成的管子,分三部分,上段与鼻腔相对称“鼻咽”;中段与口腔相对称“口咽”;下段在喉的后部称“喉咽”。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路(亦称“咽头”)例如~喉。
名词
1.形声。从口,因声。本义:咽头。
2.同本义 pharynx消化和呼吸的通道,位于鼻腔、口腔的后方,喉的上方,相应地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通称咽喉。
引证 :咽,嗌也。 —— 《说文》。段注:“咽者,因也,言食因于是以上下也。”咽,又谓之嗌,气所流通,厄要之处也。 —— 《释名》咽已绝。 —— 《汉书·息夫躬传》。注:“喉咙。”佗尝行道,见有病咽塞者。 —— 《后汉书·华佗传》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 苏洵《六国论》
例如 :咽吭(咽喉。喻指要害处);咽塞(病名。喉咙梗塞,呼吸不畅)
3.指颈项neck。
引证 :搤其咽。 —— 《汉书·扬雄传》。注:“颈也。”
例如 :咽项(指颈项);咽颈(指脖子[或颈项,头颈];头)
4.比喻形势险要之地strategic passage。
引证 :韩,天下之咽喉。 —— 《战国策·秦策》
例如 :咽颔(比喻形势险要之处)
5.另见 yàn;yè。
◎使嘴里的食物或别的东西通过咽头到食道里去。例如~唾沫。狼吞虎~。细嚼慢~。
动词
1.吞入;吞食swallow。
引证 :与旃毛并咽。 —— 《汉书·李广苏建传》
例如 :细嚼慢咽;咽水(咽下口水);咽苦吐甘(自己含辛茹苦,而给人以甘美。形容母爱之深)
2.另见 yān;yè。
◎阻塞,声音因阻塞而低沉。例如哽~。呜~。
◎填塞;充塞fill。
引证 :云霞充咽,则夺日月之明。 —— 汉· 刘向《新序》乃饮坤大醉,投于井口,以垲石咽其井。 —— 唐· 裴鉶《传奇·姚坤》
例如 :咽人(使人呼吸困难);咽气(屏气。不敢喘息,形容惶恐紧张之状);咽哽(泣不成声;气塞声断)
形容词
1.声音滞涩。多用于形容悲切 hoarse。如:咽切(悲切);咽瑥(形容声音滞涩、悲切);咽塞(形容声音悲切滞涩)
2.另见 yān;yàn。
◎参见“咽头”、“咽喉”等条。
形
◎声音悲凄滞塞。
引证 :唐•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例如 :呜咽。
动
◎阻塞、填塞。
引证 :《洛阳伽蓝记•卷三•景明寺》:“车骑填咽,繁衍相倾。”唐•李端〈宿深上人院听远泉〉诗:“断续来方尽,潺湲咽又通。”
1.吞咽。
引证 :《儿女英雄传•第八回》:“被张金凤骂得眼泪往肚子里咽,被那王八奶奶儿呕得肝火往顶门上喷。”
2.突然停住不说。
引证 :《红楼梦•第八三回》:“说到这里,猛然咽住。”
◎即鼻腔、口腔与食道间的区域,分为鼻咽、口咽及喉咽等三部分。
◎因悲伤难过而发不出声音。
例如 :呜咽、哽咽、悲咽。
汉 简 张家山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狼吞虎咽 食不下咽 扼襟控咽 咽苦吞甘 细嚼慢咽 咽喉要地 哽哽咽咽 虎咽狼吞 气咽声丝 虎饱鸱咽 狼餐虎咽 马咽车阗 狼飧虎咽 餐风咽露 以咽废飧 祝咽祝哽 虎咽狼餐 吞言咽理 咽苦吐甘 哽咽难言 声泪俱咽 细嚼烂咽 吃糠咽菜 更多…
咽喉 咽气 咽炎 咽哺 咽哽 咽颔 咽喉囊肿 咽喉上火 咽喉要道 咽喉要地 咽嚼 咽津 咽颈 咽绝 咽絶 咽噱 咽吭 咽苦吐甘 咽苦吞甘 咽领 咽泣 咽切 咽人 更多…
哽咽 呜咽 吞咽 狼吞虎咽 抽咽 下咽 细嚼慢咽 幽咽 悲咽 哀咽 惨咽 嗔咽 充咽 啖咽 噉咽 顿咽 扼襟控咽 干咽 感咽 哽哽咽咽 鲠咽 梗咽 鬲咽 更多…
鼻咽癌 餐风咽露 吃糠咽菜 耳咽管 哽哽咽咽 哽咽难鸣 哽咽难言 哽咽无语 骨咽鱼科 虎咽狼餐 虎咽狼飡 虎咽狼吞 开咽喉咒 鸾咽鹤唳 马咽车阗 品甘咽苦 气咽声丝 舌咽神经 痛咽咽 吞咽困难 吞言咽理 呜呜咽咽 噎噎咽咽 更多…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