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味 | |||||||||||||||||||||||||||||||||||||||||||||||||||||||||
释义 | 味wèi ㄨㄟˋ 卷二口部共8画 说文解字 卷二 口部 8画 U+5473 味 無沸切 味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二上反切無沸切頁碼第40頁,第37字續丁孫 味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三反切勿貴反頁碼第124頁,第7行,第3字述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二上反切無沸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20頁,第3字許惟賢第97頁,第6字
段注滋言多也。 从口。未聲。 段注無沸切。十五部。 白话解释味,滋味。字形采用“口”作边旁,“未”作声旁。 字形解说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從戰國文字到楷書,味字字形都是從口、未聲。從口,表示品嚐味道;未聲,聲兼義。未字從木、像其枝葉茂盛的樣子,本義是枝葉茂盛成熟而有滋味。表示口中品嚐東西的味道。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味字的相关索引
味wèi ㄨㄟˋ 正文・丑集上口部共8画 康熙字典 正文 ・丑集上 口部 8画 水 U+5473 味 味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23頁,第9字 同文書局本: 第182頁,第13字 標點整理本: 第110頁,第8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無沸切,音未。 例又,老子《道德經》:味無味。 例又,五味,藥名。 音又,《集韻》:莫拜切,音𩎟──飮食之味。 音又,莫珮切,音妹──器光澤也。 音又,縣名。 音又,《釋文》:亡曷反,音沫。 注解〔味〕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味〕字拼音是wè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口、未,五行属水。 〔味〕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口,未声。本义是滋味。 〔味〕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wèi] ⑴ 舌头尝东西所得到的感觉⑵ 鼻子闻东西所得到的感觉⑶ 情趣⑷ 体会,研究⑸ 量词,指中草药的一种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味wèi ㄨㄟˋ 口部共8画左右结构U+5473CJK 基本汉字 一级汉字常用字通用字 汉语字典 口部 8画 5画 左右结构 形声字 水 KFIY 86 、 KFY 98 RJD JBKO 65090 0724 4622 U+5473 25111234 竖、横折、横、横、横、竖、撇、捺 未 味字概述〔味〕字拼音是wèi,部首是口,总笔画是8画。 〔味〕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口、未”,五行属水。 〔味〕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口,未声。本义是滋味。 〔味〕字仓颉码是RJD,五笔是KFIY86,KFY98,四角号码是65090,郑码是JBKO,中文电码是0724,区位码是4622。 〔味〕字的UNICODE是U+5473,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1619,UTF-32:00005473,UTF-8:E5 91 B3。 〔味〕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1078,属常用字。 〔味〕字异体字是未。 味的笔顺Loading... 味的意思味wèiㄨㄟˋ基本解释①舌头尝东西所得到的感觉。~觉。~道(亦指兴趣)。滋~。 ②鼻子闻东西所得到的感觉。气~。香~儿。 ③情趣。趣~。兴~。意~。津津有~。 ④体会,研究。体~。耐人寻~。 ⑤量词,指中草药的一种。五~药。 详细解释名词 1.形声。从口,未声。本义:滋味。 2.同本义taste。 味,滋味也。 —— 《说文》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 —— 《周礼·疾医》味者,气之父母也。 —— 《鹖冠子·泰录》五味六和十二食。 —— 《礼记·礼运》一镬之味。 —— 《吕氏春秋·察今》其味皆苦。 —— 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味亦苦。味苦而微辛。 味如嚼蜡(比喻诗文枯燥,读后令人心情不舒);入味(有滋味);味口(犹胃口。指食欲);味欲(对美味的嗜好);口味(饮食品的滋味) 3.食物food。 食不二味,坐不重席。 —— 《韩非子》 4.体味;体会 savor。如:味精(体味精深) 5.佛教语。六尘之一 one of sensual pleasure。如:味尘(佛教谓六尘之一。谓饮食之五味能使人起贪欲而污真性,故谓味尘) 6.旨趣;意义 tone。如:情味(情调意味);韵味(含蓄的意味);味况(情味和情状);味外味(文字言辞之外的意境、情味) 7.气味 smell; odor。如:茉莉花的香味。 动词 1.辨别滋味;品尝 distinguish the flavour of。如:品味(品尝);味赏(玩味欣赏) 2.用心通过阅读和思考、观察和实验求得知识 study。如:味览(用心细览) 量词 ◎——用于中药配方药物的一种为一味加入几味祛风的药。——《儒林外史》 味字的翻译
味的国语辞典解释味wèiㄨㄟˋ详细解释名 1.舌头尝东西所得到的感觉。 《孙子•势》:“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 食不知味、酸、甜、苦、辣、咸称为五味。 2.鼻子闻东西所得到的感觉。 香味、怪味、臭味。 3.感受、旨趣、意义。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是以往者虽旧,余味日新。”《红楼梦•第一回》:“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趣味、禅味。 4.量词。计算食物或中药的单位。 《左传•哀公元年》:“昔阖卢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改用一个丸剂的方子,加入几味袪风的药。” 菜五味、药八味。 5.菜肴。 《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往年已敕郡国,异味不得有所献御,今犹未止,非徒有豫养尊择之劳。” 山珍海味。 动 1.品尝。 《荀子•哀公》:“黼衣黻裳者不茹荤,非口不能味也,服使然也。” 2.研究、体察。 《文选•班固•答宾戏》:“委命供己,味道之腴。”《三国志•卷四五•蜀书•杨戏传》:“抗志存义,味览典文。” 玩味、耐人寻味。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味的两岸词典解释味wèiㄨㄟˋ详细解释1.舌头尝到东西而产生的感觉;滋味。 咸味、口味、五味俱全、味同嚼蜡。 2.鼻子闻东西而得到的感觉。 气味、香味。 3.感受;情趣;意味。 趣味、禅味、枯燥无味。 4.鉴别;体会。 玩味、耐人寻味、回味无穷。 5.指某类菜肴、食品。 野味、山珍海味。 6.量词:(1)用于计算食物。 菜有五味。 7.量词:(2)用于计算中药药材数。 一味药、四神汤是由淮山、莲子、茯苓、芡实四味药材配成的。 8.姓。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味的字源字形
含味字的成语气味相投 食不甘味 索然无味 味同嚼蜡 津津有味 耐人寻味 臭味相投 意味深长 枯燥无味 淡而无味 食不二味 山珍海味 食不重味 别有风味 兴味索然 余味无穷 其味无穷 味如鸡肋 回味无穷 索然寡味 语言无味 干燥无味 个中滋味 更多… 味字组词味开头的词语味道 味精 味觉 味同嚼蜡 味蕾 味尘 味感 味谏 味口 味苦 味况 味览 味美思 味如嚼蜡 味如鸡肋 味赏 味素 味同爵蜡 味外味 味欲 味之素 更多… 味结尾的词语意味 滋味 气味 趣味 一味 香味 品味 回味 体味 口味 韵味 风味 美味 乏味 耐人寻味 兴味 无味 津津有味 野味 玩味 异味 山珍海味 情味 更多… 味中间的词语意味着 意味深长 腥味儿 人情味儿 回味无穷 够味儿 不是味儿 五味子 臭味相投 对味儿 气味相投 是味儿 百味羹 百味杂陈 八味鸡 吃味儿 臭味相同 川味泡菜 风味食品 怪味鸭掌 还味竹 厚味腊毒 回味悠长 更多…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