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双管齐下 |
释义 | shuāngguănqíxià 双管齐下
双管齐下的意思词语解释双管齐下shuāng guǎn qí xià
引证解释
国语辞典双管齐下shuāng guǎn qí xià
双管齐下的字义分解
【双管齐下】的常见问题
shuāngguǎnqíxià 双管齐下
拼音: shuāng guǎn qí xià 怎么读 注音: ㄕㄨㄤ ㄍㄨㄢˇ ㄑㄧˊ ㄒㄧㄚˋ 繁体: 雙管齊下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并驾齐驱 齐头并进 反义词: 另起炉灶 双管齐下的意思管:笔;齐:同时。 出处: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故事拾遗》:“唐张璪员外画山水松石名重于世。尤于画松特出意象,能手握双管一时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干,势凌风雨,气傲烟霞。”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表示两件事同时进行。 例子:如此双管齐下,就有可能克服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投降危险并争取时局的好转前途。(毛泽东《克服投降危险,力争时局好转》) 辨形:“管”,不能写作“菅”。 辨析:“双管齐下”和“左右开弓”;都有“两方面一同施行”的意思;但“双管齐下”偏重于“两件事同时进行”或“采取两种措施”;“左右开弓”偏重从多方面下手或双手同时做一件事。 歇后语: 1. 大小号合奏 —— 双管齐下 谜语: 1. 大小号合奏 (谜底:双管齐下) 故事: 唐朝著名画家张璪擅长画山水和松石,他画的松树让人叫绝。每次作画时都是双手握笔,一手画松树树干,一手画松枝,两手同时进行。凡是看过他作画的人没有一个不佩服他双管齐下的本事。当时有人评论“张璪作画,真是双管齐下。” 双管齐下的详细解释【释义】手握双管同时作画。#语本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神品下・张藻》。后用“双管齐下”比喻同时采用两种办法来做事。 【典源】#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神品下・张藻》[1][2],[3],时之[4]。画松石、山水,当代[5],惟松石特出古今得用笔法。尝以手握双管,一时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枝,气傲烟霞,势凌风雨。槎枒之形,鳞皴之状,随意纵横,应手间出。生枝则润含春泽,枯枝则惨同秋色。 注解[1]张藻:字文通,唐朝吴郡人,生卒年不详。曾任检校祠部员外郎、盐铁判官。擅画山水树石,长于破墨,尤工画松,时号“神品”。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论点,影响甚远。有《绘境》一书,已亡佚。藻,一作“璪”。 [2]员外:职官名。员外指正员以外的官。晋武帝始设员外散骑侍郎,隋唐之后,直至明清,各部均设有员外郎,位次郎中。简称“员外”。 [3]衣冠文学:指搢绅、名门世族的文学活动。 [4]名流:名士之类的人物。 [5]擅价:享有声誉。 参考另可参考:宋・郭若虚《图书见闻志・卷五・张璪》 【典故】唐朝张藻(或作张璪)是一个著名的画家,曾经做到了员外郎,也参与名门世族的文学活动,是当时的名流人物。他在绘画上有很深的造诣,尤其擅长画山水树石,颇有声誉,人称他的画作为“神品”。对于松树的画法更是特别,可说是冠绝古今。他可以用一只手握两枝笔,同时作画,其中一枝笔画的是苍翠的树枝,另一枝笔画的是干枯的树枝。完全不同的形象,一次完成,同样地生动逼真。后来“双管齐下”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同时采用两种办法来做事。 【书证】
【用法】语义比喻同时采用两种办法来做事。 类别用在“同时并行”的表述上。 例句①学习语文应该听与写双管齐下,收效才快。 ②学习书法可以毛笔字跟硬笔字双管齐下一起练。 ③相信由你俩分头去处理,双管齐下,一定事半功倍。 ④现在帮产品打广告,最好电视与网路两种方式双管齐下。 ⑤为了加速复原,医生采用了药物及复健双管齐下的治疗方法。 ⑥为求尽快通知对方,我们又打电话,又寄信,双管齐下地进行。 ⑦我一面节制饮食,一面注意运动,采双管齐下,减肥效果很好。 ⑧老师为了让我们加深对物理现象的了解,以理论配合实验,双管齐下。 双管齐下的翻译
双管齐下成语接龙“下”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双”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双管齐下字义分解双读音(shuāng), 又部,共4画 ①. 两个,一对。 如: 一双鞋。双杠。双重(chǒng )。双方。双管齐下。双豆塞聪(耳被堵塞,一无所闻)。双瞳剪水(形容眼珠的清澈)。智勇双全。盖世无双。 ②. 偶,与“单”相对。 如: 双数。双号。 ③. 加倍的。 如: 双料。双份。 ④. 姓。 查看详细解释 管读音(guǎn), 竹部,共14画 ①. 吹奏的乐器。 如: 管乐器。管弦乐。 ②. 圆而细长中空的东西。 如: 管道。管线。管见(谦辞,浅陋的见识)。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量海水,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管中窥豹。气管。血管。针管。双管齐下。 ③. 形状像管的电子器件。 如: 电子管。晶体管。 ④. 负责,经理。 如: 管理。 查看详细解释 齐读音(qí,jì,zī,zhāi), 部,共6画 ㈠ 齐 [ qí ]①. 东西的一头平或排成一条直线。 如: 齐整。参差不齐。 ②. 达到,跟什么一般平。 如: 见贤思齐。河水齐腰深。 ③. 同时;同样;一起。 如: 齐名。齐声。齐心协力。一齐前进。 ④. 全;完全。 如: 齐全。人到齐了。 ⑤.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疆域在今山东省北部、东部和河北省的东南部。 ⑥. 中国朝代名。 如: 南朝齐。北朝齐。 ㈡ 齐 [ jì ]①. 调剂。 如: 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齐药也。后作“剂”。 ②. 药剂。 如: 处齐不过数种。后作“剂”。 ③. 界限;分际。 如: 百年,寿之大齐。 ④. 成功;成熟。 如: 事能得齐。后作“济”。 ㈢ 齐 [ zī ]①. 同“粢”。古代用于祭祀的谷物。 ㈣ 齐 [ zhāi ]①. 同“斋”。 ②. 斋戒。 如: 齐三日而后行。 ③. 庄敬。 如: 齐庄。齐严。 查看详细解释 下读音(xià), 一部,共3画 ①.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 如: 下层。下款。 ②. 等级低的。 如: 下级。下品。下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 ③. 方面,方位。 如: 两下都同意。 ④.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 如: 下卷。下次。下限。 ⑤.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 如: 下山。下车。下马。下达。 ⑥. 使降落。 如: 下半旗。下棋。 ⑦. 进入。 如: 下海。 ⑧. 投送。 如: 下书。 ⑨.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 如: 下班。下课。 ⑩. 谦辞。 如: 在下。下官。 ⑪. 颁布。 如: 下令。 ⑫. 攻克。 如: 攻下。 ⑬. 卸掉。 如: 下货。把他的枪下了。 ⑭. 用,投入精力。 如: 下工夫。 ⑮. 退让。 如: 争执不下。 ⑯. 做出判断。 如: 下结论。 ⑰. 量词,指动作次数。 如: 打三下。 ⑱. 用在名词后边(❶表示在里面,如“心~”、“言~”;❷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年~”)。 ⑲. 用在动词后边(❶表示关系,如“教导~”、“培养~”;❷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基础”;❸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去”、“停~来”)。 ⑳. 少于。 如: 不下二百人。 . 动物生产。 如: 鸡下蛋。 查看详细解释 双管齐下成语组词双的成语管的成语齐的成语下的成语 双管齐下相似的成语天下无双日下无双一齐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上上下下整整齐齐天下恟恟齐齐整整双宿双飞不上不下下马威彻上彻下捉奸捉双屋下盖屋半上半下直上直下成双成对眉下添眉阶下囚能上能下没上没下拿奸拿双碍上碍下屋下架屋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