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去 | ||||||||||||||||||||||||||||||||||||||||||||||||||||||||||||
释义 | 去qù ㄑㄩˋ 卷五去部共5画 说文解字 卷五 去部 5画 U+53BB 去 丘據切 㚎 、 厺 去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五上反切丘據切頁碼第158頁,第4字續丁孫 㚎異體厺、去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去』字有兩體:一从大、从口,會張大口而不闔(大形包住口形或凵形),其後起字作『呿』;一本象器上有蓋,即『盍』字初文(大形與口形或凵形分離)。金文以下二形不分,或加義符彳、辵,加強離去之意。器蓋的意義則很少見到了。」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九反切氣恕反頁碼第400頁,第2行,第1字述
鍇注臣鍇曰:「𠙴即飯器也。大象人也。《論語》曰:『違之之一邦。』違之,去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五上反切丘據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851頁,第3字許惟賢第377頁,第4字
段注違,離也。人離故从大。大者,人也。 从大。𠙴聲。 段注丘據切。五部。 凡去之屬皆从去。 白话解释去,两人相背而行。字形采用“大”作边旁,采用“凵”作声旁。所有与去相关的字,都采用“去”作边旁。 字形解说甲骨文作 去字的相关索引
去qù ㄑㄩˋ 正文・子集下厶部共5画 康熙字典 正文 ・子集下 厶部 5画 木 U+53BB 去 去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厶部 武英殿刻本: 第381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4頁,第10字 標點整理本: 第94頁,第38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𡘋丘據切,墟去聲。 例又,棄也。 音又,《唐韻》:羌舉切;《集韻》、《韻會》:口舉切;《正韻》:丘舉切,𡘋墟上聲。 例又,藏也。 音又,《集韻》或作弆。 音又,《韻會》、《正韻》𡘋丘於切,音墟──疾走。 注解〔去〕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厶部。 〔去〕字拼音是qù,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土、厶,五行属木。 〔去〕字造字法是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人( 大 ),下面是口(或作“凵”),表示人离开洞口或坑坎而去。《说文》:“从大,凵声。”凵( qū )。本义是离开。 〔去〕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qù] ⑴ 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⑵ 距离,差别⑶ 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⑷ 除掉,减掉⑸ 扮演戏曲中的角色⑹ 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⑺ 用在动词后,表示持续⑻ 汉语四声之一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去qù ㄑㄩˋ 土部共5画上下结构U+53BBCJK 基本汉字 最常用字一级汉字常用字通用字 汉语字典 土部 5画 3画 上下结构 会意字、形声字 木 FCU GI BZS 40732 0637 4005 U+53BB 12154 横、竖、横、撇折、点 往 存 、 来 、 留 㚎 、 厺 、 弆 、 𠇯 、 𠫟 、 𠫥 、 𠬑 去字概述〔去〕字拼音是qù,部首是土,总笔画是5画。 〔去〕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土、厶”,五行属木。 〔去〕字造字法是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人( 大 ),下面是口(或作“凵”),表示人离开洞口或坑坎而去。《说文》:“从大,凵声。”凵( qū )。本义是离开。 〔去〕字仓颉码是GI,五笔是FCU,四角号码是40732,郑码是BZS,中文电码是0637,区位码是4005。 〔去〕字的UNICODE是U+53BB,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1435,UTF-32:000053bb,UTF-8:E5 8E BB。 〔去〕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0204,属常用字。 〔去〕字的近义词是往,反义词是存、来、留,异体字是㚎、厺、弆、𠇯、𠫟、𠫥、𠬑。 去的笔顺Loading... 去的意思去qùㄑㄩˋ基本解释①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处。~路。~国。 ②距离,差别。相~不远。 ③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年。~冬今春。 ④除掉,减掉。~掉。~皮。~势(①阉割;②动作或事情终了时的气势)。 ⑤扮演戏曲中的角色。他~男主角。 ⑥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上~。进~。 ⑦用在动词后,表示持续。信步走~。 ⑧汉语四声之一。~声(①古汉语四声的第三声;②普通话字调中的第四声)。 详细解释动词 1.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人(大),下面是口(或作“凵”),表示人离开洞口或坑坎而去。《说文》:“从大,凵声。”凵( qū )。本义:离开。 2.同本义go away; leave。 去,人相违也。 —— 《说文》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 《诗·魏风·硕鼠》纪侯大去其国。 —— 《春秋·庄公四年》大去者,不遗一人之辞也。 —— 《谷梁传》武子去所。 —— 《左传·襄公二十年》不能相去。 —— 《战国策·齐策》乃去。 —— 唐· 柳宗元《三戒》久而不去。 —— 宋· 欧阳修《归田录》一狼径去。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东向驰去。 —— 清· 魏禧《大铁椎传》 去离(分离;离开);去任(因故离开职位);去住无门(进退两难);去来(离去;往来);去位(离开官位) 3.除去;去掉remove; wipe off。 去死肌,杀三虫。 —— 柳宗元《捕蛇者说》明日去。 ——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俸去书来。 去绝根株(斩草除根);去疾(除去疾病);去皮;去邪归正(去掉邪恶,归于正道) 4.相距,远离be apart from; be at a distance of。 连峰去天不盈尺。 —— 《蜀道难》日始出时去人近。 —— 《列子·汤问》西蜀之去 南海。 ——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去村四里。 ——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两地相去50里 5.前往,到别处,跟“来”相反go。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公然抱茅入竹去。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汝可去应之。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去住无门(进退两难);去紧(走得快;迅疾);去处(所去的地方);去学校;谁去都一样 6.失掉; 失去lose。 大事去矣,可痛惜哉。 —— 《三国演义》 去失(丢失) 7.扮演 [戏曲里的角色] play the part of。 去主角的那位长得并不美 8.赶走;打发走drive。 夫汇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 —— 《战国策》 9.抛弃,舍弃throw away。 是君臣、父子、兄弟尽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 《孟子》 去心(心里丢开;放心);去势(舍弃权势) 10.去世,死亡die。 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 —— 晋· 陶渊明《杂诗》 去世(死亡) 11.用在谓词或谓词结构后表示趋向或持续 [used after a verb or a V—O construction to indicate that an action is to take place or continue]。 上去下来船不定,自飞自语燕争忙。 —— 宋· 梅尧臣《绝句》归去来兮。 —— 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鸣辄跃去。 —— 《聊斋志异·促织》跃去尺有咫。 我去考虑考虑;明年回乡下去;船向前慢慢开去;把东西给他送去 12.逃离,逃亡go into exile; flee from home。 委而去之。 —— 《孟子·公孙丑下》小敌去。 ——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纺焉以度而去之。 —— 《左传·昭公十九年》 13.通“驱”。驱逐drive out; expel。 千乘三去。 —— 《左传·僖公十五年》 形容词 1.过去了的 of last year; past。 去岁(去年,上一年);去事(往事);去日(过去的岁月) 2.通“怯”。胆小,畏缩cowardly; timid。 介词 ◎在。表示时间或处所 in; at 去里面一字儿摆着三只大酒缸。——《水浒传》 名词 ◎去声。汉语四声之一 falling tone, one of the four tones in classical Chinese and the fourth tone in modern standard Chinese pronunciation 古人以“平”“上”“去”“入”四字各为一声的代表字,于是这四个字就成了四声的名称。——王力《汉语音韵学》 去字的翻译
去的国语辞典解释去qùㄑㄩˋ详细解释动 1.往、到。与“來”相对。 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二:“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去学校、去郊游、去餐馆吃饭。 2.离开。 《汉书•卷八五•何武传》:“去后常见思。” 去职。 3.死亡。 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七出》:“杜衙小姐去三年,待与招魂上九天。” 4.距离。 唐•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去古已远。 5.送、发出。 去信、去电报。 6.除掉。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不求去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 去一层皮。 7.放弃。 《庄子•大宗师》:“离形去知。”《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得汉食物皆去之,以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 8.失掉。 《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胥人者,去其几也。” 大势已去。 形 ◎过去的。 《文选•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去年。 助 ◎表示事情的进行。相当于“啊”、“了”。 唐•李贺〈沙路曲〉:“断烬遗香褭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宋•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他睡觉去了。、他上班去了。 名 1.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去声”条。 2.姓。如汉代有去卑。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去的两岸词典解释去qùㄑㄩˋ详细解释1.从此处到彼处(与“來”相对)。 去学校、去饭馆、去百货公司。 2.离开。 去职、去国怀乡。 3.失掉。 大势已去。 4.剔除;放弃。 除去、去掉、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5.距离;落差。 相去不远。 6.过去的,通常用于计年。 去年、去冬。 7.婉称死亡。 他今春去了。 8.用于动词之前,表示意向、企图。 我去走走、我去准备。 9.用于动词之后,表示动作的进行。 爬山去、睡觉去。 10.汉语声调(平、上、去、入)之一。 11.扮演(某个角色)。 他在《牧羊记》里去苏武。 12.姓。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去的字源字形
含去字的成语大势已去 翻来覆去 来龙去脉 死去活来 眉来眼去 去伪存真 扬长而去 何去何从 拂袖而去 一来二去 以战去战 人去楼空 颠来倒去 胜残去杀 不如归去 去粗取精 春去秋来 来踪去迹 贼去关门 颠来簸去 来因去果 掐头去尾 言来语去 更多… 去字组词去开头的词语去年 去世 去处 去路 去向 去留 去除 去职 去伪存真 去岁 去粗取精 去声 去势 去火 去污粉 去芜存菁 去暗投明 去本就末 去本趋末 去病无家 去程 去斥 去磁 更多… 去结尾的词语下去 过去 失去 出去 回去 上去 离去 除去 免去 来去 过不去 前去 相去 过意不去 翻来覆去 过得去 扬长而去 豁出去 说不过去 踱来踱去 说得过去 一来二去 大势已去 更多… 去中间的词语来龙去脉 死去活来 何去何从 掐头去尾 俺去也 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拔葵去织 背过去了 北去南来 辨伪去妄 病去如抽丝 不知去向 除残去暴 除残去秽 春去冬来 春去秋来 春去夏来 除邪去害 此去经年 大去之期 大事去矣 登高去梯 敌去召过 更多…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