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匊 | |||||||||||||||||||||||||||||||||||||||||||||||||||||||||
释义 | 匊jū ㄐㄩ 卷九勹部共8画 说文解字 卷九 勹部 8画 U+530A 匊 居六切 掬 匊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九上反切居六切頁碼第301頁,第16字續丁孫 匊
鉉注臣鉉等曰:今俗作掬,非是。 附注按:勹蓋手形之訛。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十七反切居逐反頁碼第751頁,第5行,第1字述
鍇注臣鍇曰:「手掬米,會意。菊、鞠從此。」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九上反切居六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1729頁,第3字許惟賢第757頁,第1字
段注《唐風》。椒聊之實。蕃衍盈匊。《小雅》。終朝采綠。不盈一匊。毛皆云:兩手曰匊。此云在手。恐傳寫之誤。《手部》曰:持,握也。握,搤持也。搤,捉也。捉,搤也。把握也。然則在手曰捉,曰搤,曰握,曰持,曰把。不曰匊也。據篇,韵所言則許書之譌久矣。《玉篇》曰:古文作臼。此語尤誤。臼者,叉手也。叉者,手指相錯也。《廣韵》以兩手奉物訓臼,誤矣。《方言》曰:掬,離也。燕之外郊朝鮮洌水之閒曰掬。此方俗殊語。不係乎本字也。 从勹米。 段注會意。米至𢽳。兩手兜之而聚。居六切。三部。俗作掬。 匊字的相关索引
匊jū ㄐㄩ 正文・子集下勹部共8画 康熙字典 正文 ・子集下 勹部 8画 U+530A 匊 𦥑 匊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勹部 武英殿刻本: 第349頁,第1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51頁,第12字 標點整理本: 第80頁,第19字 古文: 𦥑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居六切,音菊。 例又,《韻會》:一手曰匊。 例《集韻》或作掬。 注解〔匊〕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勹部。 〔匊〕字拼音是jū,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勹、米。 〔匊〕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jū] ⑴ 满握;满捧。⑵ 用手捧起。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匊jū ㄐㄩ 勹部共8画半包围结构U+530A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勹部 8画 6画 半包围结构 QOI PFD RYUF 27920 0547 U+530A 35431234 撇、横折钩、点、撇、横、竖、撇、点 掬 、 𦥑 匊字概述〔匊〕字拼音是jū,部首是勹,总笔画是8画。 〔匊〕字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勹、米”。 〔匊〕字仓颉码是PFD,五笔是QOI,四角号码是27920,郑码是RYUF,中文电码是0547。 〔匊〕字的UNICODE是U+530A,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1258,UTF-32:0000530a,UTF-8:E5 8C 8A。 〔匊〕字异体字是掬、𦥑。 匊的笔顺Loading... 匊的意思匊jūㄐㄩ基本解释①满握;满捧。 ②用手捧起。 匊字的翻译
匊的国语辞典解释匊júㄐㄩˊ详细解释动 ◎捧、握。 《诗经•小雅•采绿》:“终朝采绿,不盈一匊。 ” 手匊而饮。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匊的两岸词典解释匊júㄐㄩˊ详细解释◎(两手)捧、握。同“掬”。 手匊而饮。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匊的字源字形
匊字组词一匊 盈匊 更多…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