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勢 | ||||||||||||||||||||||||||||||||||||||||||||||||
释义 | 勢shì ㄕˋ 卷十三力部共13画 说文解字 卷十三 力部 13画 U+52E2 勢 舒制切 势 勢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十三下反切舒制切頁碼第461頁,第15字續丁孫 勢
附注鄭珍新附考:「勢,經典本皆借作埶。古無勢字,今例皆從俗書。《史》、《漢》尚多作埶。《外黃令高彪碑》、《先生郭輔碑》並有勢,是漢世字。」 白话解释势,充满权与力。字形采用“力”作边旁,采用“埶”作声旁。 字形解说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作從力、埶聲。埶(ㄧˋ)與勢(ㄕˋ)從今日的發音來看似乎不近,但在古代時,二字的發音是相當類似的,仍作為聲符,屬於形聲字。由於「勢」的本義指的是權力,因此從「力」以突顯力量本身。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勢字的相关索引
勢shì ㄕˋ 正文・子集下力部共13画 康熙字典 正文 ・子集下 力部 13画 U+52E2 勢 势 勢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力部 武英殿刻本: 第344頁,第5字 同文書局本: 第149頁,第4字 標點整理本: 第78頁,第4字 音《唐韻》:舒制切;《集韻》、《韻會》、《正韻》:始制切,𡘋音世。 例又,《廣韻》:形勢。 例又,《增韻》:氣燄也。 例又,《韻會》:外腎爲勢。宮𠛬,男子割勢。 音又,《韻補》叶式列切,音設。木華〈海賦〉:羣山既略,百川潛渫;泱漭澹泞,騰波赴勢。 注解〔勢〕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力部。 〔勢〕字拼音是shì,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埶、力。 〔勢〕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hì] ⑴ 见“势”。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勢shì ㄕˋ 力部共13画上下结构U+52E2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势 力部 13画 11画 上下结构 FWFL 86 、 FWFE 98 GIKS BOSY 45427 无 U+52E2 1213412135453 横、竖、横、撇、点、横、竖、提、撇、横折弯钩/横斜钩、点、横折钩、撇 㔟 、 势 、 埶 勢字概述〔勢〕字拼音是shì,部首是力,总笔画是13画。 〔勢〕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埶、力”。 〔勢〕字仓颉码是GIKS,五笔是FWFL86,FWFE98,四角号码是45427,郑码是BOSY。 〔勢〕字的UNICODE是U+52E2,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1218,UTF-32:000052e2,UTF-8:E5 8B A2。 〔勢〕字异体字是㔟、势、埶。 勢的笔顺Loading... 勢的意思勢势shìㄕˋ基本解释◎见“势”。 勢字的翻译
勢的国语辞典解释勢势shìㄕˋ详细解释名 1.权力。 《书经•君陈》:“无依势作威,无倚法以削。” 有钱有势、仗势欺人。 2.威力。 火势、风势。 3.动作的状态。 手势、姿势。 4.形貌。 山势、地势。 5.情形、状况。 时势、局势。 6.机会。 《孟子•公孙丑上》:“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7.雄性动物的生殖器官。 《晋书•卷三○•刑法志》:“盗淫者割其势。” 去势。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勢的两岸词典解释勢势shìㄕˋ详细解释1.权力;威力。 权势、仗势欺人、人多势众、趋炎附势。 2.情形;趋向。 局势、大势所趋、来势汹汹。 3.自然界的现象或形貌。 山势、水势、地势。 4.动作;姿态。 手势、架势、姿势、装腔作势。 5.雄性动物的生殖器。 去势。 6.姓。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勢的字源字形
含勢字的成语恃势凌人 势所必然 骑虎之势 更多…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